贺磊的小作文

新出行 CEO 贺磊个人车评、行业点评栏目,不定期更新!

动态来自:贺磊

《一个第三方人的视角 聊聊乐道L90上市营销打法》 昨晚的乐道L90发布会,走出了一个非常明显的V字曲线,从一开始的和谐欢乐,到中间家庭小品的尴尬和全场冰冷,再到沙溢的谷底救场,最后到价格发布的万众欢腾,大雨在微博里说,如果这里的高低点都是设计好的,那也太牛了。 我想说的是,从去年年底到昨天晚上的这一路走来,才是真正的大V曲线,站在今天回望这8个多月的来时路,应该没有第二台车经历过如此的颠沛和波折了,新出行的乐道社区同时也是现在国内最大的第三方乐道用户讨论社区,他们见证了这一切,我只想来说说我个人的感受: 1:早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和蔚来乐道的朋友聊90的时候,大家还是一个比较乐观的趋势。那时候的60订单储备也还是不错的,直到四季度,和高管们聊,大家还是有冲月交两万的信心的。 变化出现在国庆期间,终端的锁单变得不那么好了,小米的冲击力越来越强,而乐道交付的问题越来越多,到12月,很多原来到手的订单也因为补贴等很多原因流失,悲观的情绪开始蔓延了。 2:90的第一次评审原本应该更早一些的,但因为一些原因推迟了。最后在合肥,农历年前,姗姗来迟的评审到了,但这次尽管晚到了,但明显还是感觉到安排的比较仓促,这时候的试制车确实状态也不是太好,非常专业的产品团队尽可能的把产品的优势传递给了我们,但形势在那个时间点,确实也严峻。 会后的讨论确实集中在了60这个电池的身上,之前L60确实大部分都是选了小电池,而且调研中,确实也有一些用户觉得60度的电池是够的。但对于L90这样一台大车,上60意味着什么,我这个天天泡在新出行社区的人比谁都知道,这就是一个超级大靶子,存在的好处大大低于存在带来的坏处,绝对不能为了极少数非常懂蔚来,懂换电的用户,而给这样一台战略车型带来一个这么明显的大BUG。 后面的决策,大家也就知道了,而且非常聪明的很早就公开了起步85的决策,黑子在这个问题上无从下手了,这个事件我个人认为,也是L90这台车传播营销中的标志性节点,在这之后,基本上都是向上的风向了。 3:中间的一次大的波折就是艾铁成团队和沈斐团队的交接。 放在任何一个车企,这都是内部要动荡很久的事情,但这次,乐道不仅没有,反而战斗力倍增。其实这时候,并不是前任做得多不好或者后任做得有多好,有时候,一个事情的转机,就需要一个全新的契机,而沈斐又恰好是一个务实且极其乐观的人。 上海车展的时候,和力洪沈斐吃了一个盒饭,他们也说了现在乐道团队组织结构的一些变化,蔚来之前的能力强力的赋能了进来,之前乐道极力撇清和蔚来的关系,变成了蔚来乐道一家亲的关系,从那一天起,我开始相信,蔚来这个全世界最执拗的存在,真的开始“听劝”了。 4:后面在上海,接近SOP状态的车,又有过多轮评审,蔚来也找了很多不同背景的人来聊过,这时候产品力有了更多清晰的表述,俞斌这时候除了产品副总裁外,还是90这条战线的负责人了。 从前备箱开始,是乐道L90这台车公众传播的起点。 当下,一般车型的传播始于“工信部申报图”,在申报图节点公布自己的美化渲染图,对冲工信部的“丑图”,让外形留下第一个好印象,就好似在结婚证的图加一个婚纱照的感觉。但乐道想出了前备箱+婚纱照的办法,非常巧妙,并打深打透。 一开始的“大”,到后面的“沙发座”,到后面的“开口高度”,再到后面的“电开电关”,再到最后的“超市营销”,中间也有一些官方拍图的小纰漏,但瑕不掩瑜。 大三排SUV,坐满人后,行李不够放的大BUG,市场上只有这一台车可以解决,深入人心。 5:捆绑理想i8是一招险棋,但也是一招好棋。 一个预热35万,一个网友呼声要打到30万以内(当时),无论如何捆绑,都是后者占面子。中国汽车互联网上,理想和蔚来粉丝的矛盾,我感觉和小米华为的矛盾一样,血海深仇,每一个各自的粉丝,拉着你,都能控诉对方三天三夜,对方当年的种种故事,各自的KOC们都小本本上记着。 但有一点全行业都得承认:之前那些基本没怎么卖的特斯拉X和ES8不算的话,理想i8和乐道L90是当今这个星球上,唯二的两台正经纯电大三排。 就好像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和百事一样,自然就会很多的对比。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看到了,两场亮相发布会,两次内容解密,两场上市发布会,后面的交付,大家都可以对比。确实有一点:蔚来拿了理想当年的剧本,而理想似乎做了蔚来当年的事儿。 当然,大家都能看出,理想的杀招在于i6,而i6看中的绝对就不是L80了,而是小米YU7,雷总开疆拓土后的20多万纯电五座SUV的市场,可比纯电大三排大太多了,我个人非常认可i6的产品竞争力,i8的很多拧巴,在i6上顺理成章,合情合理,大家9月再看。 6:时间进入7月后,战事密集了起来。 几乎每天都有你来我回的斗争,但这次蔚来乐道团队反应出奇的机敏,几乎每一次竞争对手的出牌,都会在极短时间内看到乐道L90团队的反击或者化解。从轻量化,到爬楼梯,从行李箱比拼,到补能设施的比拼,我本人从来没有在蔚来营销团队身上看到过这样的战斗力和战斗表现,之前每次慢节奏,追求逼格的动作这次都没有了。 囤车,发布第二天交付,这些都是理想教会这个行业的基本功,现在蔚来拿来反击了。 7:乐道L90还没到开香槟的时候,蔚来订单爆了,在外界看来,都不是一个赞扬词,而是一个梗和段子,交付上的坑,蔚来比谁都熟,但L90到现在确实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 一个就是产品确实足够硬核。 如何说60是一个“持家有道”,那90确实可以算“逼格回归”,每一个看到内饰和做工的人,自己都有判断,沈斐说的,60不好卖了,这是自然的,在一个店里的对比确实强烈,而且90的这个产品团队定义非常强,刀法精准,恰好迎合了当下大家最想要的,规避了大家已经有些许厌倦的。 另外一个就是有战斗力的传播团队,勇敢和开放的面对了所有的困难,听劝,听取外面声音,和外部进行了充分和真诚的沟通,而不是走过场走形式,知道哪些该听哪些不该听。不提持家有道了,不重点讲换电了,知道沟通能耗和轻量化了,知道利用蔚来的CMF优势了,有一个基本没出错的节奏。 加上上个月的囤车,这个月的新增,我对8月交车数字挺有信心,会是一个历史上最好的新车爬坡数字。 8:还有,我想聊聊李斌的改变。 上市发布会的前一天,我和他讨论了现在的竞争格局和90形势,他也坦言,“低配的压力会很大”。我还听说,发布会前的最后时刻,他又做了一些很重要影响深远的调整。 我回想起若干年前,和他讨论该不该上单电机等问题的时候他的表达,和现在确实区别很大: 之前的李斌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全行业最固执的人同时也是倾听客户声音最多参加用户活动最多的人; 而现在李斌更多知道哪些是目标用户真正想要的,这台车要卖给谁?而哪些只是部分蔚来铁忠粉的声音。 蔚来依然是一家用户企业,但这个用户的定义绝对不仅仅是买了车的人,那些喜欢蔚来而因为种种原因买不下手的潜客,同样也是你的准用户,而这个群体本应该是前者的N倍。 最后: 每次看到李斌左手拿着手机,旋转摄像头,对着自己和嘉宾,奋力的喊出:“大家好,我是加电的李斌”的时候,我也能从这个并不年轻,有着三个小孩的中年男人脸上,看到岁月留下的很多的痕迹,这几年尤甚。 中年的凝重、体态和面容,在这个时代被赋予了一个看似好听的词语:“成熟”,但成熟的背后,更多的是个人时间家庭的牺牲和付出。 每一个中国新能源车道路上的人都不容易,我期待有一天,李斌和李想能站在一起,拍一条前置摄像头的短视频;也期待,李想和李斌有天能参加一个美女记者的访谈,聊聊他们当年起始的路,哪怕提到中间些许的误会,但大家都能相拥一笑。 我想起了一个新势力老板的话: “如果我们这样一群人都不成功,那中国智能电动车还有谁能成功?”

2025-08-01
动态来自:贺磊

《万车同一的当下 车机第一梯队的新高度又来了?》 很多人说,世界上最轻松的工作是保时捷911的设计师,因为每一代都改一丁点就行了; 我表示反对,我觉得应该是这个时代的新能源车内饰设计师,因为他们连一丁点都不用改,全世界套娃。 在内饰趋同的当下,车机也开始统一了,HMI和UI基本各家都差不多,但我们开始有点厌倦的时候,审美天花板FlymeAuto又站出来了,在chinajoy上发布了自己最新的2.0的一段小视频,因为一直参与这套系统的评审,所以和大家多说几句: 1:今天的官方视频里,就是这个生长壁纸。 大家会觉得,这不就是一个动态壁纸吗,很多家有呀。动态壁纸只是壁纸会动,但和车本身并没有联系,而Flyme Auto的生长壁纸是业内首个把壁纸和车端紧密联系的车机。 比如这朵花,它的花瓣开合度,是和充放电的进度或者电量值关联的,电量最少的时候,是一个含苞待放,充满电则是一个迎空怒放。还有很多其他的生长壁纸,比如速度线,可以结合加速度和G值,线条会有动态的变化,比如魅族手机用户很熟悉的炸裂文字壁纸等等,可玩性和审美值结合得很完美。 2:和1.0的时候相比,2.0的Flyme Auto也更通透,视觉焕新了。 比如卡片都做了透明化处理,原来的方角也都圆角化了,应用都可以集成在桌面,点击去应用更方便。 3:Weight大卡片诞生了 之前有小卡片,但还是功能不够多,很多时候需要点进去应用才行。现在有了大卡片,里面功能基本覆盖了一个人常用的东西,就不用打开应用了,速度和便利性都好了很多。 4:Flyme Auto最大的特征 小窗 ,也优化了 小窗现在可以两层叠加,除了音乐小窗外还新增了一个,设计上也更平滑沉浸了。播放器的黑胶界面设计也有一些新的变化。 大家都知道,最近吉利言必称AI,所以回头很多AI技术,也会在2.0上应用到。 最后: 每一次去评审Flyme Auto,都会被他们在审美上的细节把控所震撼,他们确实比纯汽车公司更重视细节,做习惯了手机的系统,人眼盯着手机看的,所以自然而然对细节的要求就更高。 而汽车公司的软件UI团队,一直都是粗放型的,汽车都是看一个大概,远远的看车机,字体的细节,边框的细节,图片边角的细节,动效的流畅度,远远不如手机要求的那么高。 当年的鸿蒙车机一出来,震住大家的是流畅度,Flyme Auto 1.0一出来,震住大家的是审美细节,还记得当年的萤火虫小视频吧。 而接下来在很多大吉利车上搭载的这套2.0FA,我觉得会把审美+AI的高度,拉到一个新的高度,相信会有很多其他车机也会效仿。 期待它的量产交付吧,就是这两个月的事儿了!

2025-08-01
动态来自:贺磊

《小鹏设计的一个小故事》 今天好几个人发了这个图给我,说时尚是一个轮回。 说到左边这个图,那我可就不困了,里面很多的故事,独家和新出行小鹏社区的朋友们说说: 1:当年小鹏还在黄埔那边一个工业园办公,办公楼是厂房改建的,办公室只有货梯没有客梯,这栋楼的一楼就是设计评审室,二楼以上是办公室,格子间。 2:小鹏G3是一个命运叵测的车,这台车其实已经做好了,但确实很多问题,夏珩何小鹏那时候都有点犹豫,其实那时候何小鹏还没有官宣完全加入小鹏,只是一个投资人身份,后面最终还是决定G3不对外销售,只是员工测试的时候用用,决心在这台车基础上做一版新G3. 3:某一天,我接到邀请去参加这台车改款的设计评审,来到这个办公楼的一楼,卷闸门打开,里面满满当当站满了人,大部分是小鹏的员工,也有我这样的外部代表,大多是投资人和供应商,媒体代表就我一个人。 当天摆了2个外观设计方案,A方案是一个比较保守的前大灯,在老款G3的基础上修饰了一下,时尚了一点点;B方案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红色这台车的方案,当时也是红色版本展示。 大家一人一票投票,我当时投给了B,我觉得新能源车就需要有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外形,特别是这种新品牌的第一台车。后来投票结果出来,也是B方案获胜。当时小鹏的设计负责人张利华(现在在东南亚做电摩OMOWAY,设计非常棒)也在,后来我和他还去了拉斯维加斯做了这台车的首秀,并第一次试驾Model 3,研究了那个出风口。 当时那是一个大的工业园区,我在那里测试了很多次小鹏初代的智驾,看着那些SR画面,很新奇,但更多是兴奋,感觉一个新的时代真的要来了。但与此同时,那时候也是新能源骗补新闻,一个接一个的时代。 4:其实现在大家看到P7这个灯,依然觉得很前卫,很星纪战舰的感觉,很外太空,可想而知当年G3用这个方案的前卫,那差不多6年多前吧。其实小鹏的基因里一直就有突破常规,做行业里没有的方案,做行业里没有的事情,第一个大规模量产普及车用激光雷达(奥迪当年实验性质更多),第一个整车800V,又第一个完全抛弃激光雷达(特斯拉一直没有)等等。 当时在那个办公楼里,何小鹏和我说,他有7台特斯拉(那时候特斯拉只有百万豪车,没有3Y),他最佩服的质量是雷克萨斯(G3用了雷克萨斯做骡车),还有很多当年的故事,我觉得退休了可以整理一下。 每一个故事都很动人,每一个都让我们明白,中国新能源汽车如今在全球这般的光鲜背后,这一步步成功的背后,有多少辛酸苦泪,不为人知。

2025-07-31
动态来自:贺磊

《理想i8上市发布会后的一些思考》 昨晚理想发布会,虽然不到小米发布会那样的全行业集体收看的程度,但也属于大家都会关注的级别,价格在预期之类,油电同价的策略,之前大多数人都猜到了,到今天早上为止,我看新出行理想社区的评价有褒有贬,我也想说说一些自己的思考: 1:理想的组织架构决定了,理想会把增程和纯电打包在一起考量销量,而不是单单集全公司之力来突破某一台纯电的销量。而且理想还有一个套娃的产品策略,又决定了理想不会单看一个i8的销量,而是会统一起来看整个i系列的销量。 这是我们今天判断和分析理想接下来产品营销策略的两个基本原则和方向。 三条产品线架构下每条产品线的人数其实很少,负责了i系列也同时负责同级别的L系列,理想这么看重现金流和利润的公司特性,给大家的考核方向应该是很明确的,这也是今年L系列没有大改款,很多人看不懂的一个原因,这么大销量,这么久的销售时间(相对于现在这么卷和短迭代的当下)的L系列,不容有失。 2:我在评审i6的时候,和昕扬感慨,理想确实应该把6和8打包在一起营销,而不是两台车分属两个产品线团队,各自为战。我觉得李想肯定也能想到这一点,6的目标市场是几倍于8的,而雷军用YU7在前面开拓和普及了的“20多万买纯电的明治维新教育”,给i6开拓了一个无比开阔的市场。 这套设计语言,我也觉得更适合小一点的车型,因为不用考虑第三排的头部空间后,C柱后的线条明显下压,那种“工具车”的感觉顿时就没了,几个提前评审的老媒体人,都找到了一点点当年我们在拉斯维加斯体验FF91的小版本的感觉。 3:i8是一台很有竞争力的车,但纯电大三排这个市场,确实还需要更多人的努力和深耕: 理想开拓了三排大增程市场华为普及了它; 特斯拉开拓了20万纯电市场小米普及了它。 30万纯电大三排的市场,现在暂时只能是那些“已经决定了要买这种车”的用户,而不能把游离用户拉进来。 i8是这个细分市场里对家庭舒适敏感的人群的最佳选择,但这个细分市场就这么大。很多人觉得昨天i8的SKU不合理,应该冰箱彩电都标配,但如果这样,销量并不会扩大很多,反而失去了未来在i6和明年增程大改款上的后手,你觉得划得来吗? i8会是一台和MEGA一样,需要慢慢煲的老火汤,销量也许一下子不会太惊人,但会让这个细分市场的人们慢慢认识到他的好和独特之处,更何况这个细分市场的总量也在增长。 4:理想最重要的护城河还是L系列,对理想最重要的产品线也短期还是L系列,华为会在今年基本完成他们的增程系列的大改款,而中国其他车企模仿理想问界的17款增程大三排,也会在今年年底和明年一季度全部上市完毕。 好!对手全部出完牌,后发制人的理想L系列大改款就会来了! 目标就是要完爆前面的所有人,至少在技术指标上可以压倒所有人,学习雷军好榜样的李想可不是只在小小的短视频,抖音上温柔说话风格上的学习,“第一最强最好”的雷氏产品爆款法则,叠加李想之前的“汽车之家用户心理透视法则”,这就是你们明年会看到的理想L系列大改款。 最后: “当年的照片,在五元桥的,麻烦也给我一份。” 这是李想在去年4月24日晚上给我发的一条微信,后来他在朋友圈罕见的发了一条非广告的朋友圈,就是我和他时隔7年的一个合影,理性到极致的人,偶尔也会有一丝感性的流露。 人们只会看到理想汽车走过的7年,而往往忽视了这个中年男人身上流淌过同样的7年,生命已经流过青春湍急的峡谷,来到相对开阔的大平原,一方面学习小米的优秀之处,一方面也是自己的更从容和清澈起来了。 很喜欢蒋勋老师写过的一个结尾: “希望大家读完这首诗,一走出去就忘掉。 有一天,你不要盼它,它就会回来。”

2025-07-30
动态来自:贺磊

《到半山腰了 评测这次乐道L90的营销打法》 今天早上,新出行乐道社区有一个叫@高叔 的网友发了一篇,说L90是蔚来历史上最成功的营销案例,我个人不太认同这个说法,这才哪到哪儿呢?他起了这个头,也引发了我一些思考,在产品还没上市就分析营销打法,这有点乱来,但我这次想乱来一次,就独家在这里聊几句: 1:这次L90的营销策略的大背景,其实是两个团队的交接和过度。 从当时的艾铁成团队过度到现在的沈斐团队。 我参加了多次L90的早期评审,最早的时候还是艾铁成团队组织的,比较早期,那时候还存在60度电池要不要上的争论,到后期,就到了新团队这边,这是一个大的背景,我觉得也需要大家了解。 2:这次乐道L90的传播周期非常长,从年头到现在的7月,到上市交付的8月。 其实是不太有利的,现在华为小米们都是两个会,有些甚至一个会,节奏非常快,有利于订单和用户的冲动决策。但L90的背景还是比较复杂,又经历了团队的巨变和L60销量的滑铁卢事件,包括蔚来面临的巨大舆论压力,准备时间长一些,我觉得也不是坏事,问题想清楚,格局才能真正打开。 3:蔚来的所有问题,我现在认为,都需要李斌自己内心打开和认定。 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取代李斌的思想决策,这一点和小米有点类似,和其他任何一家都不太一样,在蔚来情况好的时候,大家都不那么愿意去和老板意见相左,人之常情,我当年在老东家也是。但蔚来到了现在这个生死攸关的当口,除了李斌自己有更多的思考外,内外部敢于说话的声音,我觉得是明显高于往年的,这在L90这台车上的很多改变,能窥视到这一点,而这些是参加多少次车友会聚会喝酒跳舞唱歌所带不来的,是认识多少蔚来铁杆粉丝发自内心认同蔚来的人所带不来的。 涟漪所带来的,都是圆心发出来的水纹,而现在的蔚来,更需要涟漪外的波光粼粼。 4:这次L90的整体营销打法,整体来看,有几个好的地方。 首先是强势捆绑了理想i8,从纯电大六座SUV的角度来看,这个捆绑非常合情合理,市场上现在真正卖的,也就他们俩。i8从电池度数芯片激光雷达配置来看,参考L8的价格,应该是一个30万以上的车型,捆绑比自己贵好几万的车,好处多多。 第二是抛弃了换电这个老玩具,而选择了“电开电关超大前备箱”这个新玩具作为这台车的起始卖点宣传,虽然宣传的时间长了一点,中间官图也出了一些无厘头的宣传照,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卖点深入人心了,且后面很多车企会跟进,一旦跟进,这个开山鼻祖(忽略一下lucid)的印象就烙下了。 第三是每一次对手出牌,乐道都有比较好的跟牌。其实很多理想粉心中,都有一个愿望,就是理想能出一个L9样子的纯电车,没想到理想没做乐道做了。外观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内饰的质感在L60大家觉得还是廉价的基础上,大大升级了一把,CMF很蔚来了。第三排空间和用料也是比较领先于同级别车的。而且6人10箱,第三排放到最倒情况下的行李空间,这些东西对手还真的不太好回击。 第四是自身的短板也正好遇上了一个还不错的时机。智驾硬件但orin是这台车算最大的痛了,但现在全社会智驾热度降低的同时,李斌也承诺在L90上也会有蔚来世界模型的蒸馏方案落地,这基本就打消了买这台车的人的智驾顾虑了,至少现有的范围内是OK可接受的了,要更先锋的少数极客,那就自然会去选其他更牛的芯片车了。 第五就是市场上已经验证过的好方法,对销量有利的方式,这次乐道都做到了,无论是到店车型,到店宣传,核心媒体送车测试,大V的传播,提前用户的沟通,到店试驾的准备,提前SOP的囤车,核心卖点的梳理等等。现在新能源车的传播是开卷考试,不是闭卷,关键是决策者是否重视,是否知道什么是标准答案,是否愿意按着标准答案写。 更何况,这是一台有着换电能力的,5-6-7座皆有的车。 5:半场开香槟的人是最愚蠢的,L90还需要做好的几个地方。 定价,定价,永远是定价。 在预售价大家都叫好的情况下,有一个更激动人心的价格,特别是非最低配的价格,L90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会有一个非空悬的低配,这个低配应该还会有一些其他的舒适性配置没有,而现在大家拍手叫好的价格,心中对应的除了85度电池外,其实还有他们在官图里看到的所有牛B配置,到时候的落差,官方需要警惕。SKU的设置,不能太过分。 交付,交付,蔚来拉垮的永远是交付。 老天爷曾经给了李斌2次牛B的机会,一次是ET5,一次是L60,但他都和周星驰一样,错过了。现在又有再来一次的机会,我希望别要大家等一万年。L90 SOP的时间已经过了,7月底应该可以囤积几千台车,同时8月还可以生产几千台。蔚来终于肯囤车了,泪流满面,但细节也需要把握,比如官图里展示的车,@拉面师傅Design 奋笔疾书呼吁,为什么没有白色?提前囤的车的参数是否和用户最想要的对应?这些都需要细究。 8月1日开始交付,完整一个月的交付数字,我觉得理论上有理由接近1万台,这对于一个纯电六座大SUV来说,这是全行业历史最佳战绩了,没有之一。 就看沈斐了! 最后: 作为一个做了10年新能源车行业的媒体人,看着蔚小理等新势力一步步走到今天,我们没有任何的倾向性,做独立第三方的同时,内心深处又何尝不想这些努力认真做事的中年男人们,能更上一层楼。 当你成功时,一些人会比你先落泪......

2025-07-16
动态来自:贺磊

《尚界H5来了,华为能不能卖好便宜的车?》 华为自己的人都经常戏谑自己,华为的东西越贵卖得越好,便宜反而不好搞。在车这个品类确实也得到了印证,M9M8都咔咔的卖,其他的反而没那么好。尚界已经明确了是价格最亲民的鸿蒙智行车了,华为能否卖好?今天想在新出行尚界社区和大家盘一下: 1:之前很多人说尚界的第一台车来自于飞凡RC7,而我是国内仅有的几个评审过RC7的媒体人,RC7是飞凡的一台纯电车,当时没有其他动力版本,外观就是申报的外观,内饰是一个类似理想L系列的内饰,双连屏。 从现在的尚界H5外观来看,灯组明显有上汽或者说飞凡F7的影子,但和RC7还是很大的区别,包括侧面的车窗,车尾的造型等,反而是有一点问界M5的大改款的影子加上上汽的设计元素的意思。 而且图一透过车窗看到的屏幕比例来看,明显就是单一的问界M57那种高横屏,不是双联屏。 2:从新出行最懂尚界的男人,@阿迪同学 曝光的内饰谍照来看,把华为的前IP中置音响罩移植了过来,加上鸿蒙的高横屏,内饰还是挺有质感的。 3:从传闻来看,这台车的价格区间20万以下,但现在从配置上看,似乎又有点背离这个区间。华为带激光雷达的必须是乾崑智驾满血,内饰还有类似享界S9的这种外置音响,看着比智界都高级。 所以价位上我觉得不一定有大家想象的那般便宜。 4:但华为内部肯定要解决问界和尚界不能自己打架的问题。 我个人预测,尚界H5应该是尚界品牌比较贵的车型,先上来立品牌,后面还有轿车序列,问界M5接下来大改款会升级为M6,提高均价,比H5更多好配置,错开竞争关系。但5这个数字相对偏小,这也是一个比较大的疑问,就算未来有H3 H4,空间也不太大了,势必要向,6,7发展。 5:尚界的区间,和华为其他车型不一样,也许这个区间的受众有一部分对智驾没那么敏感,应该会有没激光雷达的智驾版本,比如SE等。现在整车看上去尺寸类似星舰7这种,不会太大。 今年秋季上市交付,今年尚界一共2台。感觉现在上汽都指望着这个品牌来挽救一下集团的新能源势头了,势必会给足资源。这台车的市场营销运作,还是华为来操盘,并不存在上汽这边太多的工作,类似其他界。 新出行这边也会重点运作尚界社区,后面持续的跟踪。

2025-07-14
动态来自:贺磊

《杰兰路车主推荐值调研背后有意思的细节》 早上发了杰兰路的NPS(用户净推荐值)的调研报告(8200多位新能源车车主),上班后仔细研读,发现尽管不是完整报告,但也有一些点可以窥视出来: 1:乐道的NPS是71.4,远高于蔚来的64.8。 但在中型SUV里,蔚来的EC6,ES6是前两名,79和75分,第三是Model Y 72,乐道L60 71,小鹏G6是64。中型轿车里,ET5也是排名第一的,73分,第二名Model 3才70,高不少。我记得有一次力洪的采访里说,蔚来自己的调研里,乐道L60是蔚来历史上最高的NPS值,看来是和这个调研呼应上了。 看来蔚来主要是一些中大型车,拉了推荐值的后腿,确实,ET7,ES8,还有ES7这几台车,蔚来内部都觉得是产品定义发生了问题。 2:理想的车的推荐值研究了,也很有意思。 所有车的推荐值排名前五里,有三个都是理想。 MPV里MEGA是排第一的,而且81分的超高分,高于第二的小鹏X9 78,第三名的GL8 PHEV 76分。 在所有车(不分类别)的NPS值里,L7和L6也排名第三和第四,在理想的车里,车主推荐值的排名分别是L7 L6 MEGA L9和L8,其中,前3台都是80多分的超高分,L9 72分,L8只有68分。 3:华为系的车,估计因为调研是5月,M8数据不太有。 全品类车最高是M9,85分,然后所有华为系车只有M7了,71分,差距很大,说明华为的车确实是越贵越有人买,而且买的人还推荐别人买。 4:小鹏的车推荐值最高的是X9和G9,78和77分的不错分数,后面就只有64分的G6了。 5:比较没想到是坦克,全品类第二居然是坦克500,85的超高分。此外还有68分的猛龙和66分的坦克400。这个我有点意外,在用户口碑里,这几台车得到了肯定。智己LS6排名也可以,65分。 6:小米没统计YU7,但SU7和SU7 Ultra都还挺高,74和71,说明车主买了车后还是满意的。估计YU7会更高一些,明显修复了SU7的很多小槽点。 7:吉利和比亚迪这两个销量大户在前列的车并不多,星愿是小型车里的第一,一个小型车有69.9的推荐值,这个当之无愧我觉得,性价比我觉得碾压同级别其他车,完全越级了。银河L7,E5还有领克08都在60多分的不错位置。 比亚迪所有品牌,只有汉EV和宋PLUS EV两台车上前30,一个65,一个64分,而且都是EV车型。 最后: 我发现车主在推荐理由里,除了常规的产品体验,售后,销售体验外,有一个很重要的项目是用户口碑,这两年极具上升,到除了产品体验里的第二位了,下降的很快的居然是这台车的销量表现,用户买车越来越不看销量表,而看用户口碑了,这也和新出行社区这些年的迅猛发展轨迹一致的。 品牌的推荐值前五是理想问界小米特斯拉和乐道,这些品牌一定还是做对了一些东西的,排名后面的品牌,需要反思了。

2025-07-08
动态来自:贺磊

《我对杰兰路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品牌调研的分析》 今天,杰兰路发布了这个调研,是2025年5月份做的,样本量和分析方法都很标准,是国内现在针对新能源品牌我认为最科学做得最好的一个调研,全本是卖42万元一套的,我来分析一下我的看法: 1:图一是“提示后知名度”,意思就是出示了名字和LOGO后是否认识。 比亚迪,特斯拉,小米,蔚小理,在第一集团。超过了第二集团的BBA问界五菱银河极氪。第三集团就是其他的车型了。比较靠后的五六集团有享界,icar,奕派,萤火虫,魏牌,宝骏这些,意味着,品牌知名度确实是一个打开销路的要命条件,都出示了LOGO和名字,依然这么大比例不认识。 2:图二是“百人青睐指数”,是知名度美誉度熟悉度的综合分析。 我个人觉得这是这次调研里最有价值的一个数据。 第一集团只有一个品牌,那就是小米。这也符合我上周的那篇分析文章,小米领先的流量关注度数量级,其实比普通人认知的要高很多。 第二集团,紧跟小米后的就是特斯拉,这也符合我的判断,能不看产品,就要买这个品牌的车的,现在国内就小米特斯拉两家能做到,如果华为下场自己品牌,也能做到。第二集团还有理想蔚来问界和比亚迪。 第三集团有保时捷仰望极氪小鹏银河宝马奔驰。不得不说,银河这两年做得是真好,一个全新的品牌,能销量和青睐指数都上来,不容易。 3:购车偏好胜率。 这个就是字面意思了,例举了比亚迪。比亚迪对绝大多少品牌都是有把握的,50%以下的分水岭发生在小鹏开始,后面主要是蔚小理问界智界特斯拉小米奔驰阿维塔极氪这些,这说明比亚迪的品牌上攻,在新能源领域还是有难度的,在面对新势力和ICT品牌的时候。 4:品牌档次指数 仰望和尊界做到了和保时捷一个阶层,在新能源领域,哪怕保时捷的新能源车一再被群嘲,但依然地位还是在的。 莲花BBA做到了高档,蔚来猛士问界享界也到了这个阶段,我怀疑主要是价格段的原因。乐道没有挤进中档品牌,我有点意外,在经济品牌里,要知道,小鹏丰田大众别克都在中档这个范畴里呀。 5:发展信息指数 超强信心完全是流量品牌的天下,就四个,问界特斯拉小米比亚迪。 BBA们还是有强信心的,哪怕是新能源领域,这个和键盘车神们想的不太一样,我很想看看弱信心的是哪些,可惜没列出来。 报告很不错,推荐车企的老板们,都花这42万元去买买看看,比瞎投短视频广告强,收益大。

2025-07-07
动态来自:贺磊

《现阶段 我所思考的新能源车智驾》 现在买一台新能源车,我身边很多人其实并不是一定非要换车不可,他们很多的比例都是为了智驾,自己家里原有的成色还不错的燃油车或者老新能源车,其实都还能开,但没有智驾,这方面差距大,想换车,现阶段,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智驾,智驾到底能带来什么?今天想聊一下这个: 1:最近一段时间,我在体验理想焕新版L9,更新的双腔双阀空悬,更新的智驾。而体验下来,前者给我的提升感并没有我想象中大,可能我的期望值太高了,而后者带给我的安心感,确实感慨,智驾的时代到了。 2:但我更多的感悟是当下对智驾的冗余付费。 我最近一年,也频繁的体验不同品牌的智驾的不同版本,有些还是测试的版本,有些是去一些智驾提供商体验更早期的实验的版本。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任何第一梯队集团的版本: 高速和环路都挺好,都没问题! 城区都有这个或者那个的问题,不测试情况下,我都不会用! 3:但是,我们现在付出智驾溢价的情况下,我们到底是在为什么买单? 为了L3?为了高TOPS的算力?为了未来的自动驾驶?为了以后可能OTA的巨牛的城区功能?为了薛定谔的这个那个? 那我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是减轻疲劳。什么时候需要减轻疲劳? 4:人确实是有惰性的。以前的高速NOA,换高速的时候我一般都是退出,因为效率太差,偶尔出问题,而且后面的车BB你。但现在,我也懒了,换高速的能力也大幅度提升了,很多类人类的“超速”匝道的行为都来了,慢慢的,匝道我也交给它了。 我认为,确实有一天,城区我也会慢慢的大部分交给它,但这一天的到来是多久,取决于车,取决于软件的OTA,取决于其他车辆和网约车外卖的管理,还是取决于道路交通法规的修改,还是取决于车辆保险条款的修改? 我不知道? 现在的你我,到底应该为智驾,付出多少钱?我们付出的钱里,有多少是冗余?

2025-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