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许久没发动态,今天借着朋友聊到的“他的特斯拉变得不耐跑”和“增程让他更坚定做纯电粉”的事情,分享点小谈资。 1、他是20年上牌的特斯拉model 3后驱标续版本500km(50多度电池),开到现在也有五年。以前时间比较自由,对这台车的能耗和补能效率都没什么感觉,但最近越加感觉他的特斯拉不耐跑,以前还能跑个300多km,现在就只能跑个200多km,空调也感觉明显耗电增大。 2、由于现在是打卡制上班,让他开始觉得每周都要充一次电很烦,毕竟特斯拉充电倍率就1.5-2C区间,即便是在超充桩也就开始能到110多kwh,后面基本上都是掉功率的。当周末成为主要休息时间,没有家充桩挑战,充电慢就成了加班。 3、最近看到乐道L90的价格,抛开买不买不说,他是有点心动的。在量大管饱之上,最重要的就是纯电。朋友说“以前觉得理想L9是绕不开的选择,直到增程器启动,NVH和体感都很突兀、明显,而且更尴尬的是亏电模式(强制燃油模式)下,空调在非行驶状态下居然不会自动制冷、冷不了车。上次在外面热个半死!” 以此更加笃定了他的纯电粉身份。 ——————————— 以下是我的一些小观点和疑惑,欢迎各位大佬传道轻喷 ——————————————— 1、特斯拉的三电能耗一直都很吊,会出现续航锐减我觉得还是因为电池的物理局限性(寿命、散热等),而电池越小下限越低。那是不是也说明,增程其实也属于这个逻辑?尤其是小电池增程,因为本身也是纯电驱动,那么长期(当然是超过4年以上),所以并不是最优解。 2、今年我和朋友提到一个词叫“混动焦虑”。聚焦的就是小电池混动车的在“纯电模式依赖”下所面临的充电体验较差、增程工况体验差和动力表现突兀。而大电池增程,确实是解决“混动焦虑”的关键一步,例如昊铂HL、智己LS6增程版的60度大电池(是的,昊铂比智己更早使用60度大电池,可惜) 3、尤其是在当下补能设施越加充足的情况下,其实大电池纯电(65kwh以上)比小电池增程、插混更能够解决续航焦虑和补能焦虑。(因为我相信还是有不少消费者首先抱着把增程当油车开的思路) 4、因为理想L9、问界M9和腾势DM-i我都开过,里面增程器启动后效果NVH最好的是M9,DM-i相对最差。而只有比亚迪DM-i的插混,在油电混合模式下能够明显看到是会“反充电量”。所以我认为在小电池领域,插混普遍的实用性还是会比增程更好。(这应该是得益于插混有发动机直驱,带来的功率输出余量优势?) 5、补充第四点的观点就是,之前在广州开理想L9强制亏电模式下油耗真的很高,基本上都是11-12个油了。开不到一公里,可用续航就掉了3-5km(市区工况),然后驻车情况下,掉电也挺明显的,确实是刷新了我的认知。 6、当然我混动车体验的较少,但对于最近在观察30万元内、小于4900m电动SUV的我来说,更加坚定优先选择纯电、其次是插混或大电池增程。但尴尬的是,其实能选的纯电SUV并不多,高性价比的乐道L60、等不到车的小米YU7、选配价格高的极氪7x或007GT、键盘值+幸福感很高但确实驾驶体验不太对胃口的小鹏G7........ 7、现在最期待的还有理想i6,也明白为什么理想会对纯电市场,尤其是i8的保客群体相对有信心(至少是宣传上所看到的),因为增程真就是“前往纯电的通路”,现在我们也越来越少听到“纯电焦虑”这个词,我坚信增程在不就得将来一定会成为“纯电车型SKU里的“中低配”定位,而纯电则是增程的高配”.......当然也会很期待“大电池混动的爆发”,但我依旧认为纯电的大趋势其实已经来了。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首评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 type!=10 ? '前排沙发空着~' : '暂无相关评论' }}

{{type!=10 ? '还没有人评论哦,快抢沙发吧!' :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is_personal_top ? '取消主页置顶' : '个人主页置顶'}}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