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最近网上看到信息,国际大牌车主集体起诉花了64000元买的智驾功能迟迟未实现,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因为以前的设计以及硬件配置智驾芯片的算力只有144,目前可能只支持基础的感知,满足不了现在高阶智驾(例如城市NOA)的要求,而且以后可能要花钱升级HW4.0才能享受或者压根享受不了。这就不得不提一下硬件冗余是没用的配置还是有长久用车的应用储备。当行业还在争论够用还是过剩时,蔚来已用 1016TOPS的算力冗余 给出了答案:硬件冗余不仅满足当前需求,更为未来5-8年的算法升级预留空间。以我的观点看:从硬件堆砌到前瞻设计,蔚来的实践揭示了智能汽车发展的底层逻辑:硬件冗余不是资源浪费,而是技术进化的必要基础设施。当前行业普遍存在的「算力焦虑」,本质是硬件设计与软件生态的割裂。例如,某新势力车型因采用固定算力芯片,在升级城市NOA时被迫推出「以旧换新」政策,引发用户不满。 包括安全硬件冗余, 前纵梁采用7003铝合金,配合蜂窝状侧边梁设计,优化侧面碰撞保护。我得一代ES6还是全铝车身,二代虽然是钢铝结构,但是 铝材同样占比 87.95%安全硬件冗余真的做到相当到位。所以我觉得硬件冗余不是选择题,而是车企责任和用户体验的关键标尺。真正的智能,不在于硬件参数的“顶配”,而在于对用户生命与体验的“全时守护”。大家觉得有何看法,可以谈谈硬件冗余到底有没有必要?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首评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 type!=10 ? '前排沙发空着~' : '暂无相关评论' }}

{{type!=10 ? '还没有人评论哦,快抢沙发吧!' :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is_personal_top ? '取消主页置顶' : '个人主页置顶'}}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