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发烧友社区

新出行智能驾驶发烧友主题精品板块,欢迎各位车友在此社区分享更多专属内容。请规范使用智能驾驶,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欢迎参与互动和分享,请注意遵守新出行社区规范。

社区版主:
签到日历
连续签到0
  • 发文章
  • 发动态
  • 发点评
  • 推荐
  • 智驾发烧友
  • 单Orin能做城区NOA吗?
  • 智能座舱我会玩
动态

最近一周,对时下热门的两款城市领航产品用较高强度的条件分别检验了一下,因不方便明示品牌,所以先用 A 产品和 B 产品来称呼吧: A 产品: - 不规则隐蔽路口明显弱于 B 产品,有时候在路口前出现迟疑,思考之下最终也放弃,造成走错路;(至于如何定义为不规则隐蔽路口?只能举几个实例,如图一,包括不仅限于,路口选择区域不在视线正前方,正前方没有提前提供导向车道,需要在短距离内用目测来选择其中一个 …. ) - 但较规则的大路口表现则强于 B 产品,它有强烈意愿提前并入正确导向车道,也不会因为路况因素而想法过多,如果并线受阻则不惜停下来等待机会,必须在路口前一定距离内完成并入,所以基本上不会错过这类路口的导向车道。 - 对于迎面而来的两轮车安全阀值很高,在窄路里面会造成通行困难,因为窄路不断有迎面而来的两轮车车流,无法前进。 - 掉头方面,有时候会采取很保守的路径,例如为了确保掉头成功刻意往前开,占领更多可操控空间再进行掉头转向。 - 用户 UI 上,A 产品也具有优势,例如对进入停车场车位学习完成后,用很通俗简洁的话语提示司机可以继续进行离开停车场的路线学习等,对于小白用户的指引比较到位。这个其实 B 产品在过往也有类似提示,目前处于应用层调整期,就很多细节还未完备。当然 A 产品还包括对各种路面环境的描述。 B 产品: 对应上述几点我讲讲差异化 - 对于不规则隐蔽路口,成功率很高,有时候也会出现晃动迟疑,但最终选定进入的正确率很高,这方面优于 A 产品。 - 较规则的大路口还存在没法进入正确导向车道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没有提前意识到车道分配,到了眼前来不及了; 2、遇到车多排队,想太多了,不肯排队而跑出车道,去前面插队,造成错过了; 3、有些路口确实没获取正确车道信息,直接走错了。 关于 B 产品这个问题,其实我之前有过视频进行介绍,期待新版本对此优化。 - 对于迎面而来的两轮车,比较贴近人驾车的方式,缓慢逼近到了跟前不得已情况下会停,但通常两轮车到了汽车前面就自己往两侧避让,所以在窄路里面还能基本保持自己缓行通过。只不过到了实在通行空间太窄的地方,自然也会堵死,这对于 A 产品也是一样。(太窄的地方,人手开车是可以绕过的,因为人对此把控的阀值可以更高,贴着缝都可以,领航系统是不会冒这样风险的) - 掉头处理比较稳定和可靠,特别相对之前几个版本。不管是内线还是外线,对于两侧同时掉头的车辆相互侵占轨迹的问题,处理得比较好。 - 用户 UI 上,尚属纵规纵矩,在过往标准基础上还没有进阶提升。 至于说很多“技术大牛”经常讲的所谓基础能力,其实对于已经经常使用城市领航的人,对于这两款产品的基础能力也都适应了很久,动不动就能在“非测试”期间获得超过 95% 以上的通勤利用比例,使用期间呈现慵懒态度。当然依然都具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要继续努力。而上述一些我觉得也属于非常非常重要的“基础能力”,因为走错路永远都是对一整段行程伤害得最大的错误,造成时间损失和在挽回的过程增加各种风险系数,例如往往造成增加掉头的次数,甚至某些地方只能倒车处理。

双擎会铁皮
  • 最新
  • 热门
  • 精华
  • 闲置
置顶 欢迎扫码加入【新出行-智驾发烧友交流群】

双擎会铁皮

最近一周,对时下热门的两款城市领航产品用较高强度的条件分别检验了一下,因不方便明示品牌,所以先用 A 产品和 B 产品来称呼吧: A 产品: - 不规则隐蔽路口明显弱于 B 产品,有时候在路口前出现迟疑,思考之下最终也放弃,造成走错路;(至于如何定义为不规则隐蔽路口?只能举几个实例,如图一,包括不仅限于,路口选择区域不在视线正前方,正前方没有提前提供导向车道,需要在短距离内用目测来选择其中一个 …. ) - 但较规则的大路口表现则强于 B 产品,它有强烈意愿提前并入正确导向车道,也不会因为路况因素而想法过多,如果并线受阻则不惜停下来等待机会,必须在路口前一定距离内完成并入,所以基本上不会错过这类路口的导向车道。 - 对于迎面而来的两轮车安全阀值很高,在窄路里面会造成通行困难,因为窄路不断有迎面而来的两轮车车流,无法前进。 - 掉头方面,有时候会采取很保守的路径,例如为了确保掉头成功刻意往前开,占领更多可操控空间再进行掉头转向。 - 用户 UI 上,A 产品也具有优势,例如对进入停车场车位学习完成后,用很通俗简洁的话语提示司机可以继续进行离开停车场的路线学习等,对于小白用户的指引比较到位。这个其实 B 产品在过往也有类似提示,目前处于应用层调整期,就很多细节还未完备。当然 A 产品还包括对各种路面环境的描述。 B 产品: 对应上述几点我讲讲差异化 - 对于不规则隐蔽路口,成功率很高,有时候也会出现晃动迟疑,但最终选定进入的正确率很高,这方面优于 A 产品。 - 较规则的大路口还存在没法进入正确导向车道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没有提前意识到车道分配,到了眼前来不及了; 2、遇到车多排队,想太多了,不肯排队而跑出车道,去前面插队,造成错过了; 3、有些路口确实没获取正确车道信息,直接走错了。 关于 B 产品这个问题,其实我之前有过视频进行介绍,期待新版本对此优化。 - 对于迎面而来的两轮车,比较贴近人驾车的方式,缓慢逼近到了跟前不得已情况下会停,但通常两轮车到了汽车前面就自己往两侧避让,所以在窄路里面还能基本保持自己缓行通过。只不过到了实在通行空间太窄的地方,自然也会堵死,这对于 A 产品也是一样。(太窄的地方,人手开车是可以绕过的,因为人对此把控的阀值可以更高,贴着缝都可以,领航系统是不会冒这样风险的) - 掉头处理比较稳定和可靠,特别相对之前几个版本。不管是内线还是外线,对于两侧同时掉头的车辆相互侵占轨迹的问题,处理得比较好。 - 用户 UI 上,尚属纵规纵矩,在过往标准基础上还没有进阶提升。 至于说很多“技术大牛”经常讲的所谓基础能力,其实对于已经经常使用城市领航的人,对于这两款产品的基础能力也都适应了很久,动不动就能在“非测试”期间获得超过 95% 以上的通勤利用比例,使用期间呈现慵懒态度。当然依然都具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要继续努力。而上述一些我觉得也属于非常非常重要的“基础能力”,因为走错路永远都是对一整段行程伤害得最大的错误,造成时间损失和在挽回的过程增加各种风险系数,例如往往造成增加掉头的次数,甚至某些地方只能倒车处理。

小鹏P7+ 小鹏G6 小鹏G9 理想L6 理想L9

飞机先生

@安琪拉1874 的文章,尺度真大: 1、理想起诉了一名跳槽同城企业员工,赔偿金额达到千万元级别。 最后双方和解,这位员工赔了一年工资。 理想还起诉了另一名跳槽到南方车企的员工。 最后双方和解,赔付超百万元。 2、因为比亚迪下半年推进自研城区 NOA ,所以招纳不少新势力员工,但这些员工普遍级别不高。 3、理想因招纳人才,也帮员工支付了数百万的竞业赔偿。 4、理想内部特别是 VLA 项目成员签署保密协议,在项目未落地前不得离开。 如果要离开,得去非核心部门先脱敏六个月才能走。 5、有一家辅助驾驶企业因为给一个车企交了“白盒”,结果这个车企的研发人员基本人手一份代码。 部分员工拿着代码迅速跳槽直接升职,或者直接把代码卖掉赚取牟利。 6、Momenta 强化学习做的不错,也被第一二梯队挖走不少人。

HiEV大蒜粒车研所

激光雷达「数字化升级」:一场正在发生的智驾高清感知革命

作者 | 本一编辑 | 德新我们已经多次见证了「数字化」如何重塑行业格局:数码相机终结了胶卷时代,智能手机取代了功能手机,曾经的「奢侈品」由此迅速进入大众市场。 查看全文

纯视觉 VS 激光雷达激光雷达智能驾驶这件事

双擎会铁皮

昨天开着城区领航在骑楼老街穿梭的时候,首次从车外角度拍到了腾势 N9 的小蓝灯。而非常巧合,同一天也遇见了一台开着小蓝灯的腾势 D9 在我们前方出现(图七 图八),这真的是头一回路上遇见了比亚迪系列的车亮起小蓝灯。通过自己开的 N9 以及遇见的 D9,发现从外在感知度上,比亚迪天神之眼系列的小蓝灯低调程度跟小鹏的差不多。 但是有一点比小鹏的优胜,那就是打转向灯的时候,比亚迪仅仅是转向的那一侧变成转向灯,另外一侧还是亮着小蓝灯,起码可以从第三者视角看到是智驾系统在进行转向和变道,但小鹏的是一旦打开转向灯,两侧的小蓝灯都没了!第三视角看上去跟人手接管是一样的。 而说到小蓝灯,当然目前来讲最容易遇见而且最夺目的就是理想,你看图九,同一段路上隔着一台车都能看到理想的小蓝灯

腾势N9 腾势D9 小鹏G6 小鹏G9 小鹏P7+

近期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