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站推荐
- 全站置顶
- 撤销首页推荐
- 社区推荐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设为精华
- 热门推荐
- 撤销审核
- 进小黑屋
- 生成议题
准新车、0 公里、价格比官方便宜好几万的二手车,你买不买?
大家看到这里的时候,可能会疑惑:什么是 0 公里的二手车???这几个字单独看我都认识,怎么放在一起就不认识了......
别急,这可不是瞎掰,这一现象其实已经在汽车市场当中存留已久,甚至可以说是“公开”且“不能说的秘密”,只不过大家都心照不宣而已。
不信?大家也可以去到各大二手车平台转转,就能发现一些公里数少得可怜的“准新车”正以二手渠道售卖,价格比官方价便宜好几万。

近期,这一现象也从“水底”浮出了“水面”——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直接下场,怒批“0 公里二手车”,并直言 “行业乱象”。商务部也由此注意到,专门召集车企和相关机构开座谈会。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0 公里二手车”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怎么出现的?又是怎么扰乱汽车行业的?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
馅饼还是陷阱?
简单来说,“0 公里二手车”其实就是新车刚上完户,立马“转岗”当做二手车来卖。 除了从运输途中的行驶里程外,基本跟新车一模一样。但从法律层面看,它身份证上已经堂堂正正写着“二手”了。
其实这玩意老早就有了,在新能源车还没冒头的燃油年代,都管它叫“包牌包税车”。
回想当年,车市那是妥妥的卖方市场,只有人找店,没有店找人的道理。竞争小,市场需求大,4S 店躺着就能把钱赚。

一位有着十几年二手车商经验的朋友是如此描绘当时 0 公里二手车的,“不是迫不得已之下,谁也不愿意把新车当成二手卖。”
他还介绍,出现 0 公里二手车跟车本身没关系,主要还是库存的问题,出现 0 公里二手车无非就这三种情况:
1、清库存、拉销量(占大头):当车滞销、销量低迷时,主机厂和经销商为快速消化库存、提高销量,就只能将大量新车直接批售给下游的二手车商,以此实现库存出清和销量提升的目的。
特别是近几年,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价格战打得头破血流,当销量跟不上产量时,压力就全压在了销售端上了,工厂为此也不会停止原本的生产计划。

2、冲目标,拿返利:传统的经销商模式下,主机厂通常会为经销商设定月度、季度或单车型的销量目标,完成了就会给予相应的返利或者奖金。一些经销商为了拿到这个返利,就会将新车以低价转售给下游的二手车商。

3、订单黄了:还有就是一些特殊情况,例如某公司下了大单,好巧不巧资金链断了,不要这批车了,但定金交了车也上牌了,这就只能流入二手市场。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在近几年还出现的一个非常恶劣的情况——薅国家羊毛。利用“以旧换新”政策来套取国家补贴,左手倒右手,薅到补贴之后,再以“0 公里二手车”的身份低价抛售。

也是这些种种原因造就了如今 0 公里二手车突增的现状。并且不只是单单几家,几乎你能叫的上名字的汽车品牌,都存在 0 公里二手车的情况。
讲了那么多,相信大家最想问的还是—— 0 公里二手车到底能买吗?
从车本身来考虑, “0 公里二手车”还真挺香的,正如前文中提到的那般,这类车和新车在车况上基本没有区别,唯一的不同就是新车和二手的性质。
从价格方面出发,似乎也找不出不能买的理由,在拥有新车品质的情况下,价格却比新车要低,咋看都值当,买来家用完全没毛病。

但前提是车辆来源清晰、车况透明。现在许多黑心商家为了卖车,将一些超长库存、质量隐患、改表车伪装车 0 公里二手车来售卖,不仔细瞧瞧,还真的把陷阱看成了馅饼。
而且我从各大二手平台浏览下来,发现表面优惠巨大的 0 公里二手车,可能并非如此。
以燃油车为例,虽然表面上有几万到十几万不等的优惠,但对比如今 4S 店的终端价格来说,基本不太占优势,甚至有些会更贵了。
比如日产轩逸舒适版(入门版)官方指导价 10.86 万元,终端价约 6.33 万元,而 0 公里二手车的最便宜的也要 6.4 万元,还贵了一点。


还有奔驰 C 级 260L 运动版(入门版),指导价 35.68 万元,终端价约 19.5 万元,而二手平台却要 24.88 万元,这就一点都不划算了。


而新能源车型的优惠相对燃油,的确会更大一些,没有终端价,0 公里二手车相比官方价格也会便宜个 1-4 万元左右,冷门或库存较久的车型优惠更多。
比如 25 款理想 L6 Pro 官方售价 24.48 万元,0 公里二手车最低的价格为 21.8 万元,优惠了 2.68 万元;


极氪 7X 后驱智驾版售价 22.99 万元,0 公里二手车售价 19.64 万元左右,优惠了 3.35 万元。


这看起来还不错?但转念想想,如果考虑到置换补贴(8000-15000元)和首任车主权益,实际差价其实并不明显。
还是理想和极氪为例,理想的首任车主提供有 8000 元选装基金、充电桩或 3 万积分以及更好的质保权益;极氪首任车主则同样提供 8000 元外饰选装基金、免费赠送选装轮毂、太阳膜等。

其中最为重要还是质保政策,极氪提供 6 年 15 万公里整车质保和三电终身质保,而二手车就只有 3 年 12 万公里质保和三电 8 年 20 万公里质保。


特别是家庭用户,一台车要用上个好几年的,首任车主的质保权益十分重要,这些权益的价值,我认为远超两三万元的优惠。
最主要的,我认为还是大多数的 0 公里二手车很多版本配置都十分非常固定,并且均为入门版,如果想找到符合你需求的车源,可能会非常困难。
乱象的本质?
那么 0 公里二手车到底是消费者的福音,还是市场乱象?我们不妨站在不同角度来看看这个问题。
首先在消费者角度来看,0 公里二手车相比新车价格更低,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买到这类车,的确能得到一定的实惠,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但这类车辆可能也会附带一定的潜在风险,需要消费者自主辨别。
而对于汽车市场来说,0 公里二手车的现象也正反映着如今市场竞争的畸形,已经激烈到开始想歪点子了。
实际上,在燃油时代的 0 公里二手车,也就是“包牌包税车”,出现的关键原因其实是因为这批车真的卖不掉,经销商库存被压得死死的,资金周转不上来,就只能以这样的办法批给下游的车商。

但是,如今很多 0 公里二手车,特别是新能源这一块,更多是为了销量。车企要销量,经销商要钱,二手车商要补贴,三方睁只眼闭着眼,凑一块儿把新车变二手车。
接着 0 公里二手车又冲击了新车的车价,新车卖不出去,又开始被迫降价,其实魏建军在采访时,批判的就是这个问题。

而被迫降价最受影响的除了主机厂外,就是上游的供应链了。
账款、账款要不到,还要满足车企无理的降本需求。这就只能在看不见的地方剥削“成本”。比如内饰给你降低皮革和粘在皮革背面泡棉的厚度、材料工艺缩水、钢板镀锌薄一点......
而这一系列的上游到下游,就像连锁反应一般,如果真压倒了哪一方,可能就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全盘崩塌。
除此之外,0 公里二手车还有一个影响非常大的地方,那就是出海。
0 公里二手车除了在国内卖之外,还通过”平行出口”的方式,卖到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地区,并且数量不在少数。
就比如在阿联酋卖的比亚迪宋 PLUS,官方经销商售价 11.99 万阿联酋迪拉姆 (折合人民币 23.4 万) ,而当地的 0 公里二手车则是 8.7 万阿联酋迪拉姆 (折合人民币 17 万左右)。


一定程度上对国产品牌出海战略造成了影响,“自己人”打“自己人”。并且缺乏正规售后服务的 0 公里二手车,也正在透支中国品牌在国际口碑,为全球化战略埋下隐患。
这场看似多方获利的游戏,实则正在慢慢侵蚀汽车产业的健康根基。
作者结语 ... /
当一辆新车唯有"变成二手"才能被市场接受时,折射的绝非消费福音,而是全产业链的集体迷失,更是汽车市场的畸形发展。
如今,车企们的竞争已从单纯的价格内卷,演变为通过压缩质量来追求低价,甚至不惜以牺牲口碑为代价。然而,消费者真正需要的并非一台比一台低廉的售价,而是一台比一台优质的新车。
价格战不过是饮鸩止渴的竞争手段,唯有聚焦技术创新、品质提升和口碑建设,才能形成良性循环的市场生态。
车市从无免费的午餐,所有捷径带来的代价,终将在未来以更高的成本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