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管理
渗透率超50%,新能源汽车已成中国制造新名片
文章

近日,乘联会公布了最新一期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报告。报告显示,今年7月,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173.2万辆,批发销量195.6万辆;同期,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87.8万辆,批发销量94.5万辆。按此计算,中国新能源汽车零售市场渗透率达到了51.1%,已过半数。

这也是中国汽车市场有史以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第一次在整月维度上突破50%。这意味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新能源转型赛事过半,中国汽车产业将向更高的层次进发。

这一成绩的实现,并不令人意外。今年年初,比亚迪集团总裁王传福就曾在一次演讲中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从2020年开始,渗透率持续保持翻倍式增长,去年全年已达到35%,预计今年单月将超过50%。而在2024年下半年的第一个月,王传福的“预言”就已成真。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增长,早年主要由政策补贴推动。近两年来,随着补贴政策的退坡,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仅没有出现下降,反而持续增长。这说明,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进入市场导向期,消费者在用真金白银支持新能源汽车。

这一趋势也给车市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各大商场的一层成为了各大新能源汽车品牌的“秀场”,而传统燃油汽车品牌的业绩则越来越差,甚至有经销商出现了破产跑路的情况。消费者付了定金却提不到车,老车主的售后也成为了难题。新能源汽车与燃油汽车正在向两个不同的方向狂奔,差距越来越大。

近年来,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新能源汽车在动力性能、舒适体验及用车经济性等多个维度,都超过了传统燃油车。特别是近两年来,集燃油、插电、增程、纯电于一体的插混车型普及,进一步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

以比亚迪旗下的DM插混技术为例,今年5月,比亚迪宣布其新一代DM技术实现了百公里2.9L的超低油耗。这套系统的插混专用发动机热效率达到了46.06%,实现了全球量产发动机中最高的热效率。

如今,中国汽车在纯电、混动等多个领域,已实现了技术的全面领先。此外,中国新能源汽车还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实现了成本优势。技术、成本的全面领先,让中国汽车工业在新能源时代实现了“弯道超车”。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达到了279.3万辆,以上汽、奇瑞、比亚迪、长安、长城、吉利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市场的销量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新名片。让全球人民开上更好的汽车,正在成为中国汽车品牌追求的目标。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is_personal_top ? '取消主页置顶' : '个人主页置顶'}}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首评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 type!=10 ? '前排沙发空着~' : '暂无相关评论' }}

{{type!=10 ? '还没有人评论哦,快抢沙发吧!' :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