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_LICHAN

大梦_LICHAN

新出行认证:汽车博主

简介:汽车摄影爱好者!

成就:首页推荐3次、社区推荐6次、精华推荐21次

关注21 粉丝17 获赞376

  • 加入黑名单
  • 创作成就
  • 最新
  • 动态
  • 文章
  • 视频
  • 点评
  • 闲置
  • 投票
  • 个人信息
  • 门店优惠
  • 全部
  • 动态· {{circleNum.ins_num}}
  • 文章· {{circleNum.article_num}}
  • 视频· {{circleNum.video_num}}
  • 点评· {{circleNum.remark_num}}
  • 闲置· {{circleNum.sale_num}}
  • 全部
  • {{item.name}}·{{item.contentNum}}

优惠活动

抵扣券

权益礼包

看了一下比亚迪全球汽车设计大赛的几个作品,还挺有意思。 比如冠军这个作品,应该就是脱胎于现在的MPV。 不过造型非常科幻,然后看座舱布局,应该是实现了真正的无人驾驶,里面四个座位可以来回旋转。 所以这个车,你可以当成小型巴士,也可以当成商务会客用,创意点应该在这里。 亚军的这个设计我其实更喜欢一点,整体姿态更低趴,然后空气动力学做的也很不错,当成概念车都行,很多元素都可以挖掘下放到现在的车上。 最后再来说说比亚迪这个比赛吧,我觉得是这样, 一流车企抢人才,二流车企抢市场。 新能源领域,比亚迪在国内是t0级别的存在,国内市场肯定是稳赢,海外市场还需要时间,但今年势头很不错。 船夫哥很明显就在考虑未来,更长期竞争力的事情,那就还是人才。 所以为什么比亚迪这么重视工程师文化,甚至还专门出书来写这个事情,再包括设计比赛也是如此。 因为你只有吸引到了真正优秀的人才,才会不断有更多的技术发展、创意出现,企业才能够更长期发展。 一说起设计,我这个老迪粉也想起来很多事情。 就是早年间,比亚迪的车造型被大家诟病很多,觉得不高级。但比亚迪没有摆烂,重金招人,把奥迪设计师挖过来,重新建立了自己的设计语言。 包括大家看到的龙颜美学,中国结尾灯都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发展起来,现在就成为了比亚迪的特色,辨识度很高。 同样,可能大家没有关注过海外变化,这些年随着我们国家影响力逐渐变大,国外的中餐厅都越来越local。 不再做左宗棠鸡这类本地魔改的菜,爆火的都是原汁原味的中菜厅。 所以我说,现在看很多事情,其实你还是要拉到更大的视野来看,从第一性原则出发,来思考,为什么比亚迪要这么做。 而且我相信,随着比亚迪不断培养本土工程师、设计师,后续车型的定义和设计,中国味会更浓,因为只有只有中国人才懂自己。 中式审美,其实是属于世界的。

大梦_LICHAN

看到其它媒体老师去拍YU7了,聊聊运动型SUV的问题。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在这个价位段,跟YU7一个定位的车,没有。 市面上的主流都是纯电SUV,闭着眼你都可以想出卖点是什么,就是软,然后冰箱彩电大沙发。 不是说这样不好,只是我觉得不该完全是这样。 什么是SUV?缩写是:Sport Utility Vehicle,运动型多用途汽车,运动属性是第一位的。 或者说,YU7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教旨SUV。类似的产品往往都在百万以上,法拉利、保时捷、兰博基尼等。 一开始可能还会有人质疑,你打运动、操控能不能卖好,但是有了SU7,应该没什么悬念。 一台用料足够扎实、足够好开、又兼顾舒适的SUV,说实话在目前的市场上真没几台。 之前的汽车市场说难听点就是自欺欺人,忽略了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为什么大空间与操控不能兼得? 另外小米的车不光只是快,这是很多媒体带偏的一点,小米的核心护城河是足够扎实的机械素质、行驶品质,转向、刹车、滤震等。 以为我例,我开车五六年,开车越久,越是不喜欢底盘软的车,一方面是真的坐起来不舒服,容易晕车。 另外一方面我觉得这也是厂商偷懒的表现,因为市场上大家都这么做,你这么做最保险、最偷懒、最不会出错。 但问题在于,这真的是用户的真实需求吗? 或许部分是,但肯定也有很大部分不是,所以YU7会再一次重新刷新市场认知。 还有很多配置升级,看之前网传,还有可变全景天幕、PHUD这些,以及碳纤维选装件等。 今年SUV市场最大的黑马,有且仅有YU7。

大梦_LICHAN 点赞 8 评论 1

这图谁做的啊,感觉是搞事,[允悲][允悲] 不过国内这几年科技行业的进步,大家应该都是有目共睹。 最热的几个方向:汽车、AI、芯片,所以小米和中芯涨的非常厉害。本来去年英伟达不错,但是DeepSeek出来后打击确实不小。 然后在看国内这几个股,比亚迪涨幅能有27%我觉得是真不错,因为比亚迪是这里面唯一一家传统主机厂,显得稍微有点不合群,但仔细一想也觉得合理。 比亚迪就是战略全方位领先,尤其是开年的这一波,差距就拉的很大了。 天神之眼这场发布会我觉得某种程度就有划时代意义,智驾推了这么几年,最后真正走量还是得比亚迪来一把。 更关键的是,比亚迪这么多品牌彼此内耗也很少,对比隔壁的几家差距就很大了,品牌多然后山头林立,车机、智驾系统都还不统一。 "灵鸢"发布会也是一样,这个东西我觉得可能最后选的车主不算多,但能看出比亚迪也开始在乎情绪价值这事儿了,车载无人机都能直接投2个亿。 销量这边的话,比亚迪今年肯定是破500万,最后可能在500~550之间,然后还有一系列新车、芯片上车,几个利好都还没出完,所以股价估计还能继续走。 写这么多也只是我个人的观察,因为主要还是要对比,比亚迪供应链的优势就是强的可怕,然后战略也异常清晰,自然盘子也更大,当然他们的目标也更大。

大梦_LICHAN

聊聊比亚迪2月销量,好像也有点开胡开局? 对比看了下,去年同期才12万多,也算正常,过年算传统淡季,但今年就直接干到32万台了。 其它家卖的好的2月也都有增长,说明现在其实也没什么淡季旺季之分,只要产品力够打,什么时候都是旺季,卖不好也别找借口。 国内这边王朝海洋肯定还是大头,但方程豹和腾势同比也增长不少,比亚迪的高端势能也起来了。 然后看出口这边,比亚迪也是连续两个月增长,2月有67025台,连续两个月破6万。 1月比亚迪就已经超了奇瑞,成了国内出口第一,2月排名目前还没出,但是大概率也是第一。 我觉得更值得说的还是产品和战略动作,比亚迪今年就一个词:科技平权。 开年先推了一波大的,直接改款20个车,集体上车智驾,关键是还加量不加价。说实话,我是真没想到,比亚迪这波是真的狠。 然后是前段时间的“灵鸢“发布会,更值得说的还是比亚迪的战略思路,首先这东西做起来其实没有想象那么简单,比亚迪直接投了2个亿,换其它家真做不到。 关键是只卖你一万六,要知道光大疆这无人机就要小一万了。 最主要的还是能集体上车,就跟天神之眼一样,这说明比亚迪这边其实组织效率挺高,新技术出来就能批量上车,不像某些厂那边内耗,车机版本都还没统一。 总之,比亚迪今年500万销量是板上钉钉的事。

4
大梦_LICHAN

按照某些媒体老师的话来说,这不就是心有灵犀? 但这也恰恰印证了一点,比亚迪的技术储备,绝对是新能源时代主机厂里的t0水平,说实话现在各家的技术基本也都是比亚迪玩过的东西。 先来简单说说璇玑架构。 从平台架构来看,璇玑架构也算是比亚迪小秀肌肉的表现了,也是比亚迪全新一代,智电融合的智能化电子电气架构。 核心结构是一脑、两端、三网、四链,但是不想讲那么复杂,我挑一些重点来说吧。 首先是整车智能概念会不太一样,因为比亚迪自产自研的比例很高,所以相比较于普通车企,做整车智能就会更强,你比如e3方泊车、极致转向等。 这带来的优势就显而易见了,就是成本低而且迭代非常快,别人要卖100万的东西,比亚迪只需要三十万就可以搞定,还比你更好用。 你比如高速爆胎速度是140kph、最小转弯半径4.62m、蟹行模式这些,比亚迪一年前就已经做到了,规格和性能还更强一些。 然后比亚迪还不止这些,你比如仰望U9上那套云辇-X,也就是全主动悬架,明显技术难度会更高一些。 我之前没仔细看,刚刚看了才发现U9上这套悬架确实用料很狠,本来用全主动悬架就不错了,也是目前行业公认最强的水平,然后比亚迪也上了一套预瞄系统。 到底谁的技术实力更强,就不用多说了。 再来说说智驾的问题,前段时间也争议比较多,但是比亚迪现在其实就是智驾当之无愧的第一梯队。 原因其实非常简单,我之前也说过多次,智驾到现在来说,其实就是砸钱砸资源的优势。 比亚迪又不缺钱,怎么可能输,唯一可能掉队的环节就是战略和节奏跟不上。 但是25年开年就来了一个王炸,天神之眼发布会直接改款了20个车,直接打出了智驾平权这张牌,一年卖300多万台带智驾的车,谁还能说比亚迪不是第一梯队? 另外就是智驾转到大模型之后,很吃训练数据量,比亚迪今年这么多车上了之后,这块儿也是指数级增长,能力的进化也会非常快。 最后就是我的观点,我并不认为比亚迪在架构上跟某车完全类似,因为比亚迪能掏出来的东西很明显更多,某些环节也做的更好一些。 还是说具体车吧,你比如腾势Z9GT再怎么也是用2.0T的发动机,毕竟比亚迪还是正经做过油车出来的,这块儿还是不至于抠搜,有必要当然也能自己研发更高功率的发动机。

4
大梦_LICHAN

羡慕了,这种好事什么时候轮得上我啊,{:震惊02:} 这两天也一直在想这方面的事,怎么讲,说黑料是流量来的最快的方式,但同时也是一剂毒药。 首先黑流量很容易让人上头,时间长了你的号就是不发黑料没人看,越降智的言论流量越高,你就会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投机主义者,有很多媒体已经变成这样了。 黑流量成本低见效快,也导致很多媒体老师压根不学习,技术方案压根不懂,只会当厂商复读机,只是会吵架。 但我一直认为,不认真做内容,会抹杀掉你作为媒体的价值,甚至等待你的是牢狱之灾。 尤其是现在deepseek出来后,说实话写的真不比大部分媒体差,完了之后deepseek毒舌水平可高多了。 这个行业里面确实存在会花钱买黑稿的厂家,尤其是评论区水军,我感受也特别深,即便是你发数据这种客观的东西,评论里很多人直接选择不信。 所以我强烈支持比亚迪这样的行动,最好能够直接起诉背后黑手,净化一下网络环境。

大梦_LICHAN 点赞 2 评论 1

比亚迪出海战略进度还不错目前看起来,巴西、墨西哥都拿了销冠。 巴西的话,比亚迪是24年增长最快的品牌,爆款就是海鸥、宋Plus、宋Pro这些车,纯电和插混都卖的不错。 墨西哥这边销冠也是宋Plus DM-i,年销量还突破了10000台,对海外市场来说真不算容易了。 哥伦比亚的数据会更有意思一点,比亚迪的销量比沃尔沃、宝马这些传统豪华品牌都还要多一些,爆款就是元UP。 多维度来看的话,比亚迪的策略其实就很容易理解,就是站稳国内市场后,开始进军海外。 因为比亚迪的车,性价比、产品力在国内都非常能打,出海去话就是越级乱杀了,不然也可能在哥伦比亚比沃尔沃、宝马这些还卖的好。 不过最重要的,我觉得还是时代真变了,新能源的浪潮下,传统车企真的转身太慢,很多其实也不愿意转变,那么销量被超过去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了。

5
大梦_LICHAN 点赞 3 评论 1

天神之眼写过很多次了,但每次还是不厌其烦的说,原因很简单,就是这套系统真的不错。 前段时间也闹得沸沸扬扬,有人说,天神之眼只是一套凑合够用的系统,我对这点真无法认同。 几个维度来说吧, 1,全民都能用的智驾,才是好智驾 新势力做了这么些年,其实也一直想把智驾打下来,比如小鹏mona的max版本,就会把ngp做到15万级别。 但新势力这些公司相比比亚迪来说,体量确实还是更小一些,供应链的话语权不够,所以我之前也一直说智驾如果真想要快速普及,还是要靠比亚迪。 前几天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到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篇文章: 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虽然不能完全以此来类比,现在的时代也不是兵荒马乱,但道理是相通的。因为如果预算足够,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想开豪车、用上各方面都拉满的智驾。 但问题在于,国内主力的购车价位区间依旧在10~20万级,这个价位段目前就是没有一套好的智驾系统,厂商不愿意做,消费者认知自然不够。 所以这就是,天神之眼出现的意义,真正把智驾的价格打了下来,让每一个人都能用的起。 2,再来说”天神之眼“的优势 比亚迪的优势我已经反复说过多次了,最大最核心的还是全产业链的优势,比亚迪自研的比例令人发指,大到电机小到传感器都要自研。 所以假设友商一套系统成本2~3000元,比亚迪至少能省掉1/3~1/2,这就是加量不加价的底气所在。 然后我们再来看三套方案的区别: 天神之眼 A - 高阶智驾三激光版(DiPilot 600):主要是仰望品牌。 天神之眼 B - 高阶智驾激光版(DiPilot 300):主要是腾势,比亚迪品牌。 天神之眼 C - 高阶智驾三目版(DiPilot 100):主要是比亚迪品牌。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天神之眼C也有采用地平线J6M的方案,但是前期比较少,所以我就只写Orin-N的了,其实84TOPS的算力也完全可以搞定城区NOA了。 比亚迪这波搞完,其实已经就已经预示着全民智驾的时代来了。 因为你要想,比亚迪今年保底是500万销量,现在10万以下确实没有全部搭载,但也是大半,这个比例算下来也得有60%左右,那就是300万的量。 300万可能是目前所有新势力销量的总和,比亚迪凭借一己之力把智驾推到这个规模,这难道还不是全民智驾吗?

5
大梦_LICHAN 点赞 2 评论 1

收到了新出行的《中国新能源车志》,居然忘了发!{:大哭02:} 我刚开始学习新能源汽车相关东西的时候,就是在新出行。因为当时我记得我把全网东西都看了之后,只有新出行最有料、干货最多。 直到现在我觉得也是如此,相比较于传统车媒新出行更客观、量化,而又比很多自媒体专业、全面。 还有很多主机厂员工入驻,所以新出行可能是真的用户跟媒体、厂家沟通的最好平台,没有之一。 这本年志也是干货满满,新出行直接把他们做评测的标准分享出来了,这是可以的吗……{:笑哭02:} 不过我最喜欢看的还是贺老大的小作文,因为你能看到除去产品外,这台车背后的故事,以及国内新能源市场的风起云涌。 比修仙小说还上头,建议@贺磊 贺老大之后日更! #汽场全开#

6
大梦_LICHAN 点赞 7 评论 1

2月10日,备受瞩目的第二代秦PLUS智驾版正式上市,包含插混和纯电两种动力,共6款车型,插混版本售价区间为7.98万-10.38万元,纯电版本售价区间为10.98万-12.98万元。新车以智驾、动力、美学、智舱四大升级为核心,搭载天神之眼 C - 高阶智驾三目版(DiPilot 100),插混版车型全系标配第五代DM技术,再次树立A级轿车价值标杆,引领家轿进入全民智驾时代! 9万级畅享高阶智驾 普通人也有“专职司机” 高阶智驾是第二代秦PLUS智驾版最重要的一项升级,除了入门款,其余5款全面搭载,9万元即可畅享。新车采用5R12V方案,29枚高精度智驾传感器、30余项安全辅助功能,堪称9万级A轿智驾天花板。 长期以来,高昂的价格让智驾只是少数人的特权,如今秦PLUS让用户以青铜预算解锁王者装备,让普通人也能拥有专职司机!高快领航功能可以做到高速和快速路1000公里基本不用接管,刹车、变道交给系统,上下匝道自行搞定,大曲率过弯、智能避障轻松应对。遇到大车时,车辆还能自动调整安全距离,让漫漫通勤路更加轻松和安全。 停车难问题也能被全场景智能泊车辅助系统轻松破解,针对老司机也头疼的各种“奇葩”车位,自动泊车可以精准定位,一键泊入。遇到“车停得进、人下不来”的狭窄车位,也可以离车通过手机一键泊入、泊出,人可以下车,车自己停好。 驶入油耗2时代 秦家族又一“工业奇迹”诞生 一直以来,秦家族都是节能标杆,继秦L DM-i之后,第二代秦PLUS DM-i智驾版升级第五代DM技术,百公里亏电油耗2.93L(NEDC工况),一箱油可跑2055km,秦家族又一款“工业奇迹”诞生!让A轿省出新高度。 混动节能,纯电高效。第二代秦PLUS EV智驾版采用e平台3.0技术,八合一电动力总成高效给力,充电一次通勤一周。宽温域高效热泵系统,有效提高低温状态下能量转换率,大幅提升低温续航里程,冬季续航不打折! 龙颜进化 全新外观内饰尽显科技之美 第二代秦PLUS智驾版传承比亚迪王朝龙颜设计语言,以国潮为底色,融入更多科技感,更年轻!更动感!龙吟阔境前脸一展王朝气象,“中国结”尾灯彰显国潮魅力。空间上,2718mm长轴距带来越级大空间,全家出行都舒适。 环抱式阔境悬浮座舱采用经典对称结构,搭配未来感满满的横向贯穿式布局,为整个座舱定下科技简洁的基调。王朝新款方向盘、全新BYD Heart电子换挡杆,功能分区更合理,造型更美观。此外,钢琴烤漆面板升级为磨砂材质,仪表台增加立体装饰,门板处融入“锁子纹”,于细节处彰显豪华。 全面进阶智能座舱高阶版-DiLink 100,重塑A轿“智”高点 第二代秦PLUS智驾版还全面进阶智能座舱高阶版-DiLink 100,搭载12.8英寸中控大屏,新增双桌面随心切换、3D控车、车载ETC、哨兵模式等功能,让智能改变出行体验!智驾+智舱,重塑A轿“智”高点! 作为比亚迪推动高阶智驾普及的开路先锋和主力车型,第二代秦PLUS智驾版一举将高阶智驾和超低能耗带到9万区间,以智驾、动力、美学、智舱,普惠最广大的A级轿车用户,未来它将成为不少家庭接触高阶智驾的“启蒙车”。“2025,买家轿,还是要选销冠秦PLUS”!

8
大梦_LICHAN 点赞 1 评论 1

方程豹钛3很多朋友可能了解不多,所以我就从品牌、产品、性能几个维度来详细说下这款车。 1)方程豹钛系列定位是什么 方程豹目前来说其实就是两个系列,豹系列瞄准的是绿牌硬派SUV这个细分赛道,而钛系列瞄准的就是家用硬派SUV系列。 钛系列去年底才亮相,12月底也刚上完工信部,第一台车是钛3,定位城市SUV,但也融合了一些硬派气质。 从官图就能看到整体设计语言还是跟豹系列有共同之处的,但是明显车看上去小巧玲珑一些。 2)方程豹钛3目前已公开的参数 这车刚上工信部信息不算多,我把目前已经有的整理了下,现在公布的就是一个普通版和无人机舱版,关键的配置有这些: - 长宽高4605x1900x1720,轴距2745 - 双电机四驱,总功率310kW,422Ps - 电池容量72.96,78.72度,当然还是磷酸铁锂了 这车配置看上去肯定不差,同级别的车其实就是Smart#5这种车,然后你在看比亚迪的价位应该会定在20万左右,性价比还是很香的。 310kW的电机然后车重只有2.1吨多,这车开起来应该会很灵活,后面如果有机会试驾再来试试。 3)高低附路面漂移有什么难点 这部分来说下高低附路面漂移的问题,主要是有什么难点,然后对车辆又有哪些要求。 - 高附着力路面:干燥柏油路面; - 低附着力路面:冰雪、湿滑或砂石路面; 1,高附着路面漂移难点 主要是三点:精确的动力输出、精准的转向响应、稳定的刹车系统。 动力输出主要看电机的性能释放,在电门过大的情况下扭矩过大是否容易过度打滑。 转向就不用说了,转向如果不够精准,快速,压根漂不起来。刹车也是一样,力度不够就无法让车辆重心前移,漂移也会失败。 2,低附着路面漂移难点 低附着路面其实考验的也是这些,但区别点在于本身路面的摩擦系数小,所以其实相对好漂移一些。 但还是同样的问题,如果三电系统控制和配合不够精准,你想要漂的比较好,也是比较困难的。 3,实际意义 其实我觉得对于钛3这个定位的车来说,大部分车主买了之后应该不会去漂移,但意义还是很大的。 原因很简单,就是冬天开车会更安全,尤其是对于北方的朋友来说,冬天都是大雪,冰雪路面很容易打滑,钛3就能很好应对这种场景。 4)值不值得买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钛3这个定位和价位市面上没有太多竞品,唯一我觉得比较接近的就是Smart#5。 目前钛3的信息不多,所以我们就只来看动力部分的对比,很明显的是Smart精灵5的sku做的太多了。 Smart精灵5看起来好像也不错,但其实只有四驱的版本值得买,而且价格其实相对高一些,起步都是22.99万,四驱直接要36.8万了。 很明显钛3不会是这个价格,然后动力电池和电机功率也都更好,性价比明显好很多。 所以你问我有什么购买意见的话,我觉得就非常简单了,你就考虑这么几个点: 1,首先你喜不喜欢这个外观; 2,是不是北方的朋友,冬天开车、户外开车需求多不多; 3,预算20万左右是否可以接受; 如果这三个条件都满足,那买买钛3这车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4
大梦_LICHAN

简单说,比亚迪24年“三连冠”体现的就是恐怖的市场统治力,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的标志性事件。 先发一张排名,可以看到比亚迪24年已经超过了大众,而且还有进一步拉开的趋势。 如果看全球也是一样,比亚迪也是新能源品牌第一,说明24年的海外市场做的也很不错。 再来说说有哪些原因,成就了现在的比亚迪吧。 1,夸张的技术创新 截止2024年,其累计研发投入已达1500亿元,仅2024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就达202亿元,同比增长42%。 这个研发投入水平在国内就是妥妥的t0级别,而且比亚迪是持续不断地投入,才诞生了一系列行业领先的技术。 具体来说就很多了,挑三个重点的来说下吧: - 第五代DM混动技术:通过全新混动架构和温控系统,将百公里油耗降至2L,重新定义了新能源车的能耗标准。 - 刀片电池与CTB车身一体化技术:提升电池安全性和车身结构效率,成为了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 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基于端到端AI算法,实现高速、城区、泊车全场景覆盖,推动智能驾驶进入无图时代。 2,海外市场进一步突破 前几年的比亚迪可以说是扎根国内市场,从24年开始就开始发力海外了,关键是干的也不错。 24年比亚迪海外销量达41.7万辆,同比增长71.9%,出口增速位居中国品牌第一,覆盖全球六大洲100个国家和地区。 具体再展开就很多点了,比如自建的工厂等,差不多就是反向合资的开始了。 3,人的问题 30周年的发布会我也去了,感受最深的就是比亚迪在人才这块儿是真舍得花钱,设立30亿元教育慈善基金来支持科教事业。 最后再来说点比亚迪今年的动作,其实已经很清晰,就是all in智驾,直接把智驾平权打下来。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智驾其实宣传了这么多年,但始终没有完全覆盖全,原因主要就是成本和装机量的问题, 比亚迪现在进场之后,成本和装机量都能直接打下来,据说25年会直接做到60%的装机量,这个算下来也是300万左右了。 所以到了25年底,智驾的接受度就完全不一样了,也可以说新的一轮洗牌开始了。

4
大梦_LICHAN 点赞 1
你已将对方拉黑,无法查看其主页内容
由于用户设置,你无法查看其主页内容

暂无相关内容

暂无相关内容

试试换一个关键词搜索吧
已加载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