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原创其他
管理
电动时代如何做好新智能、新驾趣 上海车展对话宝马集团高层
新出行原创 · 其他

在 2025 年上海车展上,宝马集团向我们展示了其在新能源新时代的最新阶段性成果,有点满电动驾控乐趣的新世代 VDX 概念车、有展示未来座舱形态的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舱,以及超 30 款车型硬核阵容。

媒体日当天,我们也和宝马集团的高层领导们进行了一次会谈,倾听他们分享关于电动新时代的看法以及下一步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的战略规划,以下是访谈原文。

受访人:

  • 史蒂芬 · 杜力赫先生,宝马集团技术运营开发高级副总裁
  • 柯睿明博士,宝马(中国)服务有限公司互联驾驶,整车电子电气及软件工程总监

开场致辞——史蒂芬·杜力赫

非常高兴跟大家进行交流,我一直负责全球用户数字体验的研发工作,也负责全球研发网络。我的同事负责在中国做相关研发工作,包括BMW新世代车型在内的所有产品,都会根据中国市场来做相关的调试和优化,如BMW新世代车型80%的应用都是根据中国市场的具体需求研发和进行本土优化。在中国,我们在上海、南京、北京、沈阳都有专门的团队来做相关的创新研发工作。BMW新世代车型的创新不仅体现在车辆外观上,内在系统和背后技术细节都有飞跃式进展,最新推出首创全景式平视显示系统、新世代操作系统X等等,能够提供划时代的人机交互体验,并充分体现宝马的理念,就是“眼不离路,手不离方向盘”,保证驾驶者始终在环。

开场致辞——柯睿明博士

我叫柯睿明,负责中国宝马技术运营开发,担任技术运营开发总监,主要负责电子和软件系统开发工作。我也是宝马诚迈科技的董事长,我们一直说中国发展始终走在世界前列,尤其是在未来出行方面中国位于核心地位。宝马在中国的研发工作已经有20年历史,长期深耕中国市场。刚才也介绍了,我们在北京、上海、南京、沈阳都有软件开发实体,BMW新世代车型80%的应用都是立足中国需求进行开发,新世代操作系统X里面70%的源代码都是在中国开发而且是为中国开发的,接下来就欢迎大家来进行比较深入的讨论交流。

提问:我有两个与中国市场相关的问题。第一,现在中国自主品牌在智能座舱层面也有很多很好的技术,比如 ARHUD 、大屏幕、 AI 语音等等,宝马新世代操作系统 X 有什么样的优势?第二,宝马酱坚持自己独立开发软件这条路,还是与更多中国企业达成合作?这中间怎样融合和协调,能不能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比如宝马更擅长做哪些东西,开放哪部分给中国的供应商?

史蒂芬 · 杜力赫: 我先从用户界面的设计角度来回答第一个问题。用户界面跟品牌密切相关,各品牌在此方面都有独特的考量和特色。对于宝马而言,我们始终强调要以驾驶员为中心来做用户界面研发工作,用户界面和交互始终秉承“眼不离路,手不离方向盘”的理念,这样的话,驾驶员在他驾驶过程之中不会被分心、不会走神,通过这样想法才能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最好的驾驶体验。我们对于用户界面本身设计来说有一些基本标准要素,在这个基础之上各个厂商都会有自己的创新内容,总的来说,我们始终认为驾驶员的体验最为重要。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技术开发是综合性工程,要集成不同的技术优势,所以我们也注重与本土企业开展合作,能够研发出适宜本地特色的解决方案。比如在语音交互系统方面,我们在中国跟本地合作伙伴斑马合作,通过这样的合作能够把本土化的内容与宝马的智慧、全球经验更好地结合,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市场用户。中国市场很重要,所以本地化的合作对我们来说也有特别的意义。

柯睿明博士: 两点我都补充一下。第一,我们采用全球化平台的研发策略,全球化平台研发完成后,会根据本地市场做进一步优化。以用户界面和交互体验为例,我们专门针对用户进行几百场一对一的访谈,积累几百小时的访谈时间,从而更好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偏好,并且把这些发现纳入到我们研发过程之中。我们把这个称为人机交互用户体验全球研究工作方法。我们有一个面向全球SkyLab人机交互用户体验研究中心,专门进行人机交互用户体验的研究,中国是德国之外唯一设立SkyLab的国家,这也反映出我们对于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第二,既然是全球平台开发,就必须要加强跟全球各地本土合作伙伴的共同开发的工作,刚才说了在语音互动方面跟阿里巴巴斑马合作,在导航服务方面,导航服务必须考察本地交通状况和路况,因此我们跟高德进行合作。此外在车载娱乐系统、内容方面也要开展本地化合作。通过这样综合式一体化工作方式,能够实现强强联手,为用户提供最哈解决方案和体验,能够把这些体验无缝式衔接到一起。

提问:过去我们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宝马溢价的定位,因为宝马有自己设计风格、技术专长等等。现在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关注点可能发生了一些变化,在这种情况之下,宝马怎么样进一步显示出自己的豪华定位并为用户带来豪华出行体验?

史蒂芬 · 杜力赫: 这跟刚才说到整合式工作方法密切相关。全球统一的严苛生产标准只是第一步,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要加入更多智能的成分。我相信大家非常关注AI技术,但是我们必须要考虑如何把这么多不同的模型、不同的智能体能够更加好的整合到一起,并且用直观的方式把信息传达给用户。比如说车载智能体用车专家能够提供车辆行驶和操控各种信息,出行伴侣帮助您做旅途规划。在用户界面和交互体验设计方面,我们并不认为屏幕越多、越大一定就越好,在设计的时候必须考虑到所有因素,根据既定的一套方法法进行研究,这样保证用户界面和用户体验能够跟未来驾驶相兼容,这方面我们并不刻意凸显豪华感,而是更加强调要减少对驾驶员的分神干扰,尽量确保驾驶安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把经典设计理念、创新科技和智能技术结合到一起。

提问:上午发布会的时候董事长齐普策先生宣布了今年年内国内多款车型上线 DeepSeek ,具体会在哪些方面体现,智能座舱在哪些方面有具体的体现?我们最近宣布跟国内好多科技公司的合作,阿里巴巴、腾讯等等科技公司的合作,宝马本土中国研发团队在这个里面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史蒂芬 · 杜力赫: 关于与本土科技企业合作。要开展本土合作必须有本土化团队与合作伙伴加强联系和沟通,柯睿明博士所率领团队就是负责这样的工作,他跟本地合作伙伴共同进行创造和创新,同时深入去了解本地市场的需求。中国研发团队规模是相当大的,他们跟本地合作伙伴之间也有比较密切的人员交流。在技术选择方面,我们中国研发团队也有很高的自主性,他们可以主动提出相关的建议,通过我们的协商共同来做出决定,这样的话,可以使得我们相关开发研发工作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关于DeepSeek上车。我们一直都在关注最新的技术发展前沿,只要有机会我们都愿意去采纳和尝试这些最新的技术创新。刚才说的DeepSeek是目前发展速度最快的AI模型,对于这方面的工作我们是支持的,通过DeepSeek我们可以更好为用户提供相关的背景信息。

提问:第一,在中国有很多前沿车企已经转型成 AI 公司,所以他们在智舱上不仅和其他大模型合作,甚至他们认为应该开发 AI 的基座大模型,我想请问宝马会不会有类似这样的考虑?第二,宝马的座舱一直都是以驾驶员为中心,随着智能驾驶辅助水平的提升,会不会偏离以驾驶员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史蒂芬 · 杜力赫: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我们认为没有必要由宝马自己来开发这样的基座模型,因为这块技术发展的步伐非常快,如果我们涉及其中,其实很难跟上这些大厂更新的步伐,我们主要任务还是在市场上找到最新的技术进展,并且让他们根据我们的产品来进行定制。比如现在我们需要考虑如何把创新智能体和不同模型集成到一起,让模型根据各自的专长来适用于不同的使用场景。汽车制造商主要扮演一个系统集成的角色,所以我们战略就是能够找到发展最快的技术,用最快的速度把他们能够集成到一起产生最好的效果。AI发展迭代非常快,这其实已经远远超出基座模型开发的范畴,所以对我们来说最关注还是如何去挑选最适宜于我们模型和智能体。比如刚才提到DeepSeek,我们也会本地测试环境中运行其源代码,看一下是否满足我们的需求,能不能跟我们定制功能产生共鸣,这是我们基本的架构。在这个架构之下可以整合不同智能体和模型,宝马就是通过这样的策略,通过选择最好的产品把他们结合带一起,表面看起来很简单,但最后合成到一起能够实现非常复杂、非常高端AI的功能。

第二个问题、历来宝马都以驾驶员为中心,但这跟我们去关注乘客的需求并不矛盾。比如说在中国市场我们在娱乐功能的开发和其他服务于乘客的功能引进方面都非常强调以乘客为中心,对原有文化进一步的拓展和丰富。

提问:小米即将发布那款车也采用类似新世代车型全景平视显示的技术,这两个技术存在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这一代车型宝马在智慧座舱有很大的改变,但是还是有一点就还是以驾驶员为中心,高效或者主次分明获取驾驶员的信息,国内本土企业不仅关注驾驶员的体验,也关注副驾驶的体验。那么宝马接下来在智慧座舱方面有哪些优势和思考?

史蒂芬 · 杜力赫: 友商的技术的确看起来与我们有些相似,但我们并不了解其具体的技术细节。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智能座舱或者全景平视显示是高度集成的,而且在设计方面也考虑到更高的自由度,概念上有些相似的地方,但是宝马其实酝酿新的方案已经很久了,也许可能有其他厂商从我们这儿汲取的灵感,但是我们不能加以制衡。

智能座舱如何照顾到副驾或者其他乘客的问题。其实刚才也解释了一下,在娱乐系统和其他全景屏设置方面都会考虑到整体的体验,包括乘客和前排副驾等等。新世代车里面对于全景屏也设置不同的用户场景,只是现在还不方便透露。但是这些用户场景会照顾到各方面的需求,包括副驾和乘客需求,以后也会根据不同的车型来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一应用。

提问: BMW 新世代首创全景 iDrive 整个座舱交互背景定义权到底因为什么而定?是宝马中国团队调研之后定的,还是说基于整个宝马集团战略做的?我们很好奇,全景平视显示的供应商是在中国吗?所有量产软件定义是否也由宝马中国团队完成?

史蒂芬 · 杜力赫: 首先关于概念,我们很早以前就开始在着手概念的研发工作,决定是由总部做出来的,但是决策过程之中必须考虑到全球市场的需求,要进行各个市场的调研和磋商。这个过程当中,中国研发团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我们也会考察到中国市场需求和偏差,这些都是做决策的时候需要考虑在内的。宝马从20年前就开始在做平视显示解决方案,现在相关条件成熟,可以进入新一代平视显示解决方案。

关于供应商的选择,一般来说我们会有多个供应商来保证交货交付安全,显示技术方面亚洲和中国都是处于世界前列,我们供应商主要集中在这一地区,但具体情况不方便透露。关于首创全景平视显示技术,BMW新世代概念车所展示投影系统跟我们量产版本几乎效果相同,大家可以去感受一下。现在友商他们开发速度非常快,我们也会加紧这方面的努力,今年将有新世代车型亮相,到时候欢迎大家去尝试体会一下。

柯睿明博士: 刚才说到新的技术概念,我们两年多之前已经开始在酝酿,现在如下有友商可以从我们方案汲取灵感或者仿照我们的做法,我们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感觉还是挺骄傲的,说明我们这个技术方案是受欢迎,是走对了方向。之前我们有类似的情况,像iDrive控制器方案,也是宝马率先推出,很快友商就跟进,只是现在大家跟进的速度越来越快了。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is_personal_top ? '取消主页置顶' : '个人主页置顶'}}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首评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 type!=10 ? '前排沙发空着~' : '暂无相关评论' }}

{{type!=10 ? '还没有人评论哦,快抢沙发吧!' :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