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汤哥Tango

老汤哥Tango

新出行认证:理想汽车 产品线负责人

成就:首页推荐6次、社区推荐4次、精华推荐1次

关注0 粉丝54 获赞429

  • 加入黑名单
  • 创作成就
  • 最新
  • 动态
  • 文章
  • 视频
  • 点评
  • 闲置
  • 投票
  • 个人信息
  • 门店优惠
  • 全部
  • 动态· {{circleNum.ins_num}}
  • 文章· {{circleNum.article_num}}
  • 视频· {{circleNum.video_num}}
  • 点评· {{circleNum.remark_num}}
  • 闲置· {{circleNum.sale_num}}
  • 全部
  • {{item.name}}·{{item.contentNum}}

优惠活动

抵扣券

权益礼包

#理想MEGA# 来自2050年的产品,短车头,长车身,全是可用面积。 头虽短,但可是中保研新款碰撞规则下的第一个3G+零缺陷车型… 到目前为止还是MPV 车型第一…. 要不,我也安排和理想i8一样,也对撞个对撞大货车.

32
老汤哥Tango 点赞 4 评论 3

看到今天超充站已经超过3000了,同时智能驾驶我又更新了7.5的 超级对齐,然后前几天我又更新成了准MEGA Home的座椅,明天我打算直接把MEGA从上海开回北京了…

老汤哥Tango 点赞 2 评论 2

理想MEGA截至今日(7月29日)20:30,5月30日13时前锁单(不含改配)用户已完成车辆下线和匹车; 感谢大家的耐心等待…

老汤哥Tango 点赞 3 评论 1

理想超充站2996站了…. 理想i8发布会前会到3000吗? 反正我还没起飞

老汤哥Tango 点赞 5 评论 4

#跟着老汤哥学造车##老汤哥讲技术# 什么是用户价值,什么是手段?… 充电10分钟续航500公里是用户价值, 5C是手段… 因为5C是维持1秒还是10分钟都是5C 10分钟续航500公里 节省了用户的时间,对用户是有直接价值的,但5C没有,5C只是手段、 5C维持1秒肯定比不上 4C一直维持… 能耗低是用户价值, 800V不是,风阻系数低不是,重量轻不是,电机效率高不是… 能耗低是用户价值,因为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其它都是达成的技术手段…. 你就算电机效率史上最低,但你能耗要是最低用户也开心…. 同理,油耗是用户价值,热效率不是.. 油耗低,用户使用成本低,少花钱,热效率只是达成手段之一。 你用了热效率45%的发动机,但你只有一个峰值点,搞不好反而油耗高,让用户多花钱… 加速性能是用户价值,扭矩和功率不是.. 加速快,用户需求, 扭矩多少,功率多少只是达成手段,太多的车峰值扭矩和功率大,但整车加速反而慢…. 碰撞安全性能是用户价值,但用了多少铝,用了多少高强度钢,是2000Mpa 还是核潜艇级或者导弹级不是 拿到最顶级的比如中保研成绩是用户价值,热成型钢只是手段。 碰撞要刚柔并济,该软的时候吸能就该软,该硬的时候扛住变形就要硬 底盘的操控,舒适性能是用户价值,但材质到底用的铝还是钢不是用户价值 底盘的操控舒适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好的驾驶和乘坐性能,但到底是铝摆臂还是钢摆臂或者哪天做成黄金摆臂没有直接用户价值,我也不相信谁能坐在车上感受出某个摆臂或者拉杆的材质… 整车的静音性能是用户价值,但用了几块吸音棉不是.. 静音性能好可以给用户提供更舒适的驾乘体验,但静音棉只是手段,如果不用吸音棉就能提供最顶级的静音那才是真本事… 所以: 什么是用户价值? 用户价值是能给用户直接带来的价值, 帮用户省钱是用户价值 帮用户省时间是用户价值 帮用户省力是用户价值, 给用户使用过程中带来更安全,更舒适,更便捷 的体验是用户价值, 而其他很多可能都是技术手段….. 盔甲,以上为个人观点,如果你不认同,以你的观点为准….

老汤哥Tango 点赞 3 评论 2

#跟着老汤哥学造车##老汤哥讲技术# 网友又给我投稿了,之前的他那张能耗限值比例表他更新了,主要是他忽视了 三排座或者四驱是需要乘1.03,但这次更新的我研究下来,依旧有不准确的地方,例如我负责的车型MEGA,因为重量大于2710,梦耗限值应该是19.1 *1.03, 计算依据的标准: GB 36980.1-2025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限值第1部分:乘用车 实施日期:2026.01.01 发布日期:2025.05.30 主要规则 整备1090~2710kg:EC=0.00556*(CM-1780)+13.92: 上质量拐点:2710kg;CM>2710,电耗限值19.1 下质量拐点:1090kg;CM三排座椅、四驱车型放宽3%,不再进行叠加 以下附图,图一为网友更新的 图二为我俩沟通记录,先隐去名字(如果不介意,可以艾特我,我再更新) 图三为最新按照规则计算的.. 所以,这个计算下来,i6不是第一了(i6能耗团队要努力了)….看分析结果,特斯拉,小米,还有理想汽车在纯电动汽车能耗方面表现还是很棒的… 至于国标中能耗限值依据重量的计算规则,以及为啥四驱,三排额外给3%而不是其他比例,说实话,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如果有懂的可以留言…. 盔甲: 以上我的计算过程如果有误,欢迎大家指出….

4
老汤哥Tango 点赞 4 评论 2

#理想MEGA Home# 这个状态,应该是我这辆车的常态了, “床车”状态… 主驾, 主驾后面正坐、 副驾不坐人, 副驾后面倒过来连在第三排… 几个问题: 1.原车17寸电视的确偏小了…,这个只能羡慕25款MEGA车主了… 2. 连成“床车”后, 人坐上去,脚放前排座椅上,三排靠背角度应该加大一点更舒服… 这个我记得硬件是支持的,软件可以OTA, 下周一研究下… 换完座椅,幸福指数爆棚了

老汤哥Tango 点赞 4 评论 3

网上看到的很有意思的一个数据,MEGA 做为这么大的一台7座车表现还不错… 提醒一下,理想MEGA,字母 应该大写

老汤哥Tango 点赞 1 评论 2

#老汤哥讲技术##老汤哥讲技术# 一直被人说,理想汽车,显示“驱动电耗”,鸡贼。 刚刚又有人在评论区刷这个,都快刷成我的“铁粉”了 今天正好在去温州的高铁上,去一线门店走访一下,有点时间,那咱们就来说说这个后面的产品逻辑,说完了,咱们再说是不是“鸡贼” 盔甲穿上,以下均为我个人观点,如果你和我不一致,以你的观点为准。 首先,在“touch bar也就是仪表屏”上显示到底是什么电耗,先得想想用户是谁,用户的需求是什么… 仪表屏的用户毫无疑问是驾驶员,那驾驶员第一层需求是什么? 对于电车,驾驶员的第一层需求其实不是电耗,而是续航里程, 我用纯电开,我还能开多久, 电耗只是一个分母,如果你只告诉我电耗,不告诉我还剩多少续航,让我自己算, 我肯定骂死你,骂你祖宗十八代算是轻的了 所以,第一层需求其实不是电耗,而是纯电续航, 但续航不是简单的把剩余电量除以过去的电耗的,这种做法特别特别的不准.. 所以根据用户的驾驶习惯,以及能耗情况,还有考虑到道路的情况,节假日堵车情况等给出 精准的续航预测是最重要的…. 不把这个做准确,只告诉我过去电耗是多少是完全不够的…. 之前我有和我们整车控制的同事拍过视频,解读了我们是怎么通过技术的迭代把纯电续航里程越做越准的。等一会儿我再找找视频.. 如果纯电续航准了,那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规划补能点了, 之前开过一个电动车,续航预测就做得,嗯,不那么准,一不小心,就让用户到不了预设的补能点。 就不说哪个车了,不然我又要上热搜了,哈哈…. 所以, 对驾驶员而言,第一层的用户需求是 纯电续航估算准。 这个是关键,如果不准,很有可能把用户抛路上,抛路上了,那用户骂娘也不足为奇 然后再说到第二层,电耗, 为啥要显示电耗在仪表盘上,续航不是都已经显示了吗? 理论上其实真的不那么需要显示了,至少我个人没那么需要, 因为如果充电桩足够,我需要用起来爽,开起来爽, 在上海,在北京城市里面开MEGA,我从不看电耗,怎么爽怎么开,因为我不需要做任何的充电规划,我随时可以找到5C超充站 但是在什么时候会看能耗呢? 开车长途出行 春节期间我开MEGA 从上海到我老家湖南1200km,然后过完节又从湖南开了1460公里到北京…因为在高速上,充电桩还没有做到像加油站一样50km就有一个。 我们也只在主要的高速上平均做到了152km 有一个5C超充站… 当大家发现纯电续航似乎到不了你原有规划的充电桩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比如续航还有300km,但是你发现离你原来规划的5C超充站可能续航差50km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你会马上关掉空调,关掉音响,关掉冰箱,关掉座椅按摩,关掉座椅通风吗… 其实大部分人都不会,至少我不会, 因为影响能耗最大的其实是驾驶方式,也就是大家说的“驱动能耗”, 大部分人这个时候会把选择把车速降下来,不急加急减速,驱动的能耗马上就降下来了,车速从130,降到100,能耗要马上低很多( 具体数字记不住了), 所以,在仪表盘上显示“驾驶能耗”能更好的、更精准的提示驾驶员,如何通过自己驾驶的操作降低自己的行车能耗。 而不是关掉音响,关掉二排的按摩,让后排不许看娱乐屏了.. 把和驾驶员强相关,并且自己可以独立掌控的部分拿出来清楚显示,便于驾驶员一眼可以看见而且进行改进。 这个有点像KPI机制, 如果一个结果很多人都有影响,如果有好的成果,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有巨大功劳, 如果结果不好,所有人都觉得和自己关系不大,因为自己只是一小部分。 能耗因为和驾驶最相关,那就把驾驶相关的能耗直接拿出来,由驾驶员你来掌控… 开不到续航点,驾驶员第一责任人… 先改进自己,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改善,然后再“改善别人” 如果要看综合能耗,自然在 中控屏幕里面可以看到… 所以,显示什么,想想你的用户是谁,思考用户看到这个数据他会怎么做,会怎么用这些数据…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产品”,如果用户看完这个数字,不知道要做啥,什么也带不走,那就说明这个“产品”是失败的 看完以上文字,你如果依旧有不同的意见,那就以你的意见为准.. 就像到了今天,你讲了一万遍,依旧还会有人说,理想汽车,力帆代工一样。 所以 你必须尊重并认识到, 这个世界就是多元的。 有人是博士 有人是文盲 有好人, 有坏人 有人造福人类 有人杀人放火, 有警察 有小偷 …. 盔甲再穿一层,如果你有不同观点,以你的为准….

老汤哥Tango 点赞 3 评论 8

不要300kg, 只要100kg… 不当键盘侠,谁能在不减配置,不降低性能的情况下帮MEGA减重100kg,我愿意付出 5000元的单车成本代价… 也就是 假设你单车如果成本没增加,那单车提成就是净的5000,1万台就是5000万,2万台就是1个小目标… 净利润哦… MEGA要是一年能卖3万台,那就是1.5个小目标 英雄榜已经在这里了哦… 企业和个人都行… 看天下谁是嘴炮英雄还是真心英雄

老汤哥Tango 点赞 5 评论 5

又发现一些不懂的东西了…. 得学习..

老汤哥Tango 点赞 2 评论 1

好奇问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很多人经常私信我说,你们要是用XX供应商的零件,我就买了,哈哈, 所以,我们假设一种商业模式, 如果提供用户指定的零件供应商的零件, 出问题了不找整车厂,直接找零部件厂负责, 大家觉得这个商业模式成立吗? 其实在零部件采购过程中、这种模式是存在的,比如我们指定某种供应商某种零件,这个零件安装到另外一个供应商的某个总成零件上再供给整车厂,这类零件我们叫DB件,但是这类零件如果发生质量问题,是由整车厂直接和指定零部件企业索赔… 那在整车交易中,这种模式是否成立,或者大家能接受? 比如: 轮胎,提供大家指定的品牌,比如米其林,但出质量问题米其林负责.. 比如:电池,大家指定某一家,出问题,直接找这家索赔而不找整车厂负责.. 这个模式大家觉得能接受吗?

老汤哥Tango 点赞 2 评论 11
你已将对方拉黑,无法查看其主页内容
由于用户设置,你无法查看其主页内容

暂无相关内容

暂无相关内容

试试换一个关键词搜索吧
已加载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