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管理
科技巨头的握手:王传福雷军再同框,黄仁勋唐装“链”中国
文章

开放合作正成为全球产业的新叙事

 

一、王传福现身小米工厂,雷军亲陪“深度游”

7月17日,多名网友拍到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小米汽车工厂参观的视频。画面中,雷军全程陪同讲解,两人边走边谈,气氛融洽。同行的还有顺为资本合伙人胡峥楠(前吉利研究院院长)——这位曾主导比亚迪F3开发的“技术老将”,意外成为两家企业渊源的历史注脚。

此次会面并非偶然:

合作早有伏笔:2024年北京车展期间,雷军便公开称比亚迪为“小米汽车重要合作伙伴”,并现身比亚迪方程豹展台点赞豹5车型;次日王传福回访小米展台,雷军手持SU7连赞“很帅”。

供应链深度绑定:比亚迪弗迪电池已是小米SU7标准版、YU7系列的核心供应商,与宁德时代共同支撑小米产能。更早之前,比亚迪电子代工了约40%的小米手机,年营收超千亿的“隐形代工帝国”早已将双方命运交织。

二、黄仁勋的“中国情缘”:唐装与开源宣言

就在王传福访小米的前一天(7月16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在第三届链博会上完成了一场“高调示好”:

身着深色唐装,首次用中文演讲,坦言“非常紧张但会尽力”;

盛赞中国AI创新,点名DeepSeek、腾讯、阿里等企业“推动全球AI进步”,并强调“开源是AI安全的基石”;

确认H20芯片对华解禁:“已获大量订单”,此举被解读为在中美技术博弈中务实求衡。

黄仁勋此行更透露关键信号:中国超50%的全球AI研究员占比,以及超150万英伟达平台开发者,正使中国成为不可替代的创新策源地。

三、两条新闻,一个主题:合作是技术革命的通行证

表面看是两场独立事件,实则指向同一趋势——产业链的开放融合正超越地缘博弈:

技术互补成为刚需

比亚迪的制造壁垒(刀片电池、垂直整合)与小米的生态能力(智能座舱、用户运营)形成天然互补;正如英伟达的算力优势需借助中国企业的场景落地。

“朋友圈”重构竞争逻辑

雷军与王传福从手机代工走向汽车联姻,黄仁勋穿唐装呼吁开源协作,印证了商业领袖的共识:单打独斗时代终结,生态竞合才是未来。

中国供应链的“引力升级”

从“低成本代工”到“不可替代的创新节点”,中国市场正以技术厚度重塑全球产业话语权。正如黄仁勋断言:“AI革命需要中国供应链的深度参与。”

王传福与雷军的工厂同行,黄仁勋的唐装演讲,恰似这个夏天的隐喻:技术的山海终需跨越,而开放者终将相逢。当比亚迪的电池融入小米的智能座舱,当英伟达的芯片驱动中国AI模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商业合作,更是一个彼此成就的产业新纪元正在展开 🌏⚡

本文基于公开报道梳理,欢迎理性讨论。BouYunong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is_personal_top ? '取消主页置顶' : '个人主页置顶'}}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首评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 type!=10 ? '前排沙发空着~' : '暂无相关评论' }}

{{type!=10 ? '还没有人评论哦,快抢沙发吧!' :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