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管理
小米YU7订单火爆背后:准车主苦等,黄牛狂欢,友商截胡!
文章

       一辆还未到手的车,正在重新定义“期货”的价值边界。

      在北京小米科技园的首批交车仪式上,雷军微笑着弯腰为车主打开车门,递上鲜花,与孩童握手——这是小米标志性的“雷总开门仪式”。现场流金粉与钛金属色的YU7在闪光灯下熠熠生辉,车主们大多是33岁左右的科技从业者或创业者,其中三成是女性。

      这份喜悦却无法传递给所有预订者。当首批车主开着新车驶离园区时,更多人的等待才刚刚开始:标准版用户需排队57-60周,相当于现在下单要到明年夏天才能提车。

爆单神话,24万锁单背后的狂热与焦虑

6月26日晚,小米YU7开售的瞬间点燃了市场。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18小时锁单量飙升至24万台——这个数字超过了蔚来、小鹏2024年全年交付量总和。

社交媒体上,一张特别的“彩礼照”引发热议:订婚桌上,小米YU7 Pro的订单截图与礼金并列摆放。这份价值27.99万元的“期货聘书”,记录着6月26日22:07秒的抢单时刻。新娘在评论区回应:“希望订婚前能提到车”,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

黄牛们嗅到了商机。闲鱼上,北京区域的准现车订单被炒至1.7万元溢价,有卖家手握14个不同配置的订单待价而沽。面对倒卖乱象,小米紧急收紧政策:锁单后仅允许直系亲属更名,却仍难阻黄牛伪造证明的灰色交易。

交付困境,产能与政策的两面夹击

小米亦庄工厂正经历着“甜蜜的烦恼”。一期工厂年产能仅15万辆,即使二期工厂7月投产将产能提升至30万辆,面对24万张YU7订单加上SU7的积压,缺口依然巨大。

更让准车主焦虑的是购置税政策倒计时。财政部规定:2025年底前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免税额≤3万元),2026年起则减半征收(减税额≤1.5万元)。这意味着明年提车的用户将多支出超万元成本。

“销售保证我11月提车才锁单,现在APP显示要等54周”,已锁单标准版的刘先生无奈表示。小米门店主管面对“是否补偿购置税”的询问,只能摇头:“没法保证”。这种落差让黑猫投诉平台上相关维权迅速增加。

友商围猎,5000元定金的抢夺战

其他车企嗅到了用户动摇的气息。在北京大兴区蔚来门店,“凭小米定金截图立减5000元”的海报格外醒目;鸿蒙智行销售坦言:“已有两位小米用户因等待太久转投智界R7”。

极氪、智己等品牌同步推出定金补偿政策,一场针对小米滞留用户的争夺战全面打响。这种“截胡”策略引发雷军公开回应:“不建议同行这么做”,但面对产能现实,小米也只能加速二期工厂投产,通过预付现结缓解供应商资金压力。

体验争议,光环下的细微裂痕

首批车主并非全无抱怨。有用户反馈HUD偶发闪退、无线充电不稳定等软件问题,不过更严重的争议出现在配置描述上。多位Pro版车主指出:锁单前配置表显示外后视镜自动防眩目功能,锁单后该配置“消失”。

小米客服将问题归因为“PDF配置表文案错误”,明确拒绝赔偿。这种回应与YU7宣传的“激光雷达全系标配、800V高压平台、5分钟补能400公里”的科技形象形成微妙反差。

交付中心外,一位转让订单的年轻人对记者苦笑:“等一年?电动汽车迭代速度这么快,到时新车都发布了。”

当产能追不上野心,当政策倒计时遇上交付长队,小米YU7的爆单神话正在演变为一场关于等待价值的全民辩论:我们是否愿意为“期货汽车”押上一年时光?其他品牌又能否借机重塑市场格局?

您认为等车超半年还值得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选择!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is_personal_top ? '取消主页置顶' : '个人主页置顶'}}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首评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 type!=10 ? '前排沙发空着~' : '暂无相关评论' }}

{{type!=10 ? '还没有人评论哦,快抢沙发吧!' :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