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tore.author.is_follow?'已关注':'关注'}}
精华
管理
smart 的诞生记
文章

周末受邀参加smart重庆地区的“新奇5营地”活动,从smart油车时代就对他有所了解,到后来的退出中国市场,而后与吉利合作再以新能源的形式回归中国市场,我以为对这个品牌已经足够了解了,但真的只是“我以为”😌 

产品专家关于品牌文化的介绍真的刷新了我的认知。 

1982年, SMH首席执行官尼古拉斯·海耶克认为汽车行业忽视了一部分潜在客户需要一辆小巧时尚的紧凑型城市汽车的需求,开始筹划开发一款新型汽车,项目最早被命名为“斯沃琪汽车”,海耶克旗下公司Hayek Engineering AG开始为SMH设计这款新车,该车可容纳两人,并采用混合动力传动系统。

尼古拉斯·海耶克于1991年与大众汽车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发这个新项目。但好景不长,两年后大众汽车新任CEO终止了与SMH的合作,哈耶克开始寻求与其他车企的合作。

在接连遭到宝马、菲亚特等车企的拒绝后,最终与戴姆勒-奔驰股份公司达成协议。两家公司宣布联手成立Micro Compact Car AG,SMH出资49%,戴姆勒-奔驰出资51%。海耶克旗下的SMH Auto SA继续负责为汽车设计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合资公司第一个争议就是汽车的名称,尼古拉斯·海耶克坚持要以某种方式保留斯沃琪:“Swatchmobile”或“Swatch Car”,但被戴姆勒-奔驰拒绝了,并要求使用一个中性名称,最终名称SMART是Swatch & Mercedes ART的缩写。

在随后的资本重组中SMH股份被逐渐稀释,海耶克失去了对于合资公司的话语权。1998年这款车在欧洲成功上市,但最终设计未能采用海耶克极力推崇的混合动力传动系统,而是使用传统的汽油发动机,此后SMH出售剩余股份退出汽车行业,同年SMH更名斯沃琪集团。

smart由奔驰公司引进中国,几经曲折退出中国,直至此次与吉利合作以新能源的形式再次回归中国市场……

是的,就是手表品牌的斯沃琪,真的想不到两个不同领域的品牌竟然在过去的某个节点,曾有过一次如此传奇的交点,想到这里忍不住拿出我的“斯沃琪”仔细端详,看看能否找到一点smart的原素。

写评论
积分赞赏
点赞
评论区
  • 编辑
  • {{is_favourite ? '已收藏' : '收藏'}}
  • {{is_personal_top ? '取消主页置顶' : '个人主页置顶'}}
  • 举报
  • 加入黑名单
  • 删除
  • 取消置顶
  • 置顶推荐
    • 6小时
    • 12小时
    • 24小时
    • 3天
    • 一周
    • 长期
  • {{digest?'撤销精华':'设为精华'}}
回到顶部
  • 全部评论{{detailStore.commentnum}} 条
  • 只看作者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待审核」

首评 {{ comment.relativeTime }} 已被赞赏 {{comment.integral}} 积分 回复

{{ type!=10 ? '前排沙发空着~' : '暂无相关评论' }}

{{type!=10 ? '还没有人评论哦,快抢沙发吧!' : '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吧'}}